生物埂护坡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李建兴
何丙辉
徐小军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埂护坡; 丘陵山区;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渗透性;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2.06.020
中图分类号
S157.2 [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措施];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生物埂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以无生物埂+坡耕地为对照,对四川丘陵山区生物埂护坡下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经济林、水保林、耕地)的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埂护坡下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均好于无生物埂的坡耕地,渗透性大小依次为生物埂+枇杷×牧草>生物埂+黄柏林>生物埂+柏木林>生物埂+枇杷林>生物埂+柑桔林>生物埂+坡耕地>无生物埂+坡耕地;通用模型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渗透过程拟合效果最好,Horton模型和Kostiakov模型次之,Philip模型最差;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砂粒含量、>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及非毛管孔隙与土壤入渗性能各指标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8+253 +2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集水区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J].
熊东红 ;
翟娟 ;
杨丹 ;
苏正安 ;
董一帆 ;
陈安强 ;
刘刚才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06) :170-175
[2]   坡面生物调控措施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 [J].
黄俊 ;
吴普特 ;
赵西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10) :29-37
[3]   渝北水源区水源涵养林构建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J].
赵洋毅 ;
王玉杰 ;
王云琦 ;
赵占军 ;
吴云 ;
陈林 .
生态学报, 2010, 30 (15) :4162-4172
[4]   岩溶坡地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J].
张治伟 ;
朱章雄 ;
王燕 ;
傅瓦利 ;
文志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6) :71-76
[5]  
川南坡地不同退耕模式对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的影响[J]. 王景燕,胡庭兴,龚伟,宫渊波,罗承德.应用生态学报. 2010(06)
[6]   侵蚀与非侵蚀黑土入渗性能差异性研究 [J].
刘艇 ;
李维义 ;
王继红 ;
王聪 ;
陈婷婷 ;
李美兰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02) :83-86
[7]   闽西北不同经营时间毛竹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J].
范少辉 ;
刘广路 ;
漆良华 ;
张昌顺 ;
陈孝丑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0, (01) :24-27+48
[8]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林代杰 ;
郑子成 ;
张锡洲 ;
李廷轩 ;
何淑勤 ;
文毅 ;
干晨兵 .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 (01) :33-36
[9]   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 [J].
王育红 ;
蔡典雄 ;
姚宇卿 ;
吕军杰 ;
李俊红 ;
丁志强 ;
张洁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2) :29-31+37
[10]   浙江安吉主要林地类型土壤渗透性 [J].
刘道平 ;
陈三雄 ;
张金池 ;
谢莉 ;
姜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493-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