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周边海域对流云团的水平和垂直尺度

被引:7
作者
卢志贤 [1 ]
李昀英 [1 ]
方乐锌 [2 ]
机构
[1]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2] 部队分队
关键词
积云团; 深对流云团; 水平尺度; 垂直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7年1月—2010年12月CloudSat-CALIPSO二级云产品2B-CLDCLASS-LIDAR,统计中国及其周边海域对流云的发生频率,根据对流云发生频率的分布特征将中国及周边海域划分为青藏高原(TP)、东部陆地(EC)、南部海域(SO)和西北太平洋(WP)4个子区域,并研究了4个子区域积云团和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统计结果表明,海洋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2km,陆地积云团的水平尺度约为1km,海洋下垫面热力性质均匀,积云团尺度更大;陆地下垫面非均匀性强,积云团分布更为零散。深对流云团的水平尺度为10—50km,东部陆地最大,约为45km,西北太平洋最小,约为30km。陆地深对流云团水平尺度较海洋上大,且多尺度特征显著,应该与深对流云发生的复杂天气背景有关。积云团的垂直尺度范围为0.24—2km,4个区域无明显差异。垂直尺度海洋深对流云团大于陆地云团,其中在南部海域地区最大,约为15km,青藏高原最小,约为10km。与陆地云团相比,海洋深对流云团表现为水平尺度更小、垂直尺度更大的中尺度对流体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935 / 94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Tibetan Plateau climate dynamics: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and outlook [J].
Guoxiong Wu ;
Anmin Duan ;
Yimin Liu ;
Jiangyu Mao ;
Rongcai Ren ;
Qing Bao ;
Bian He ;
Boqi Liu ;
Wenting Hu .
NationalScienceReview, 2015, 2 (01) :100-116
[3]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Global Deep Cloud Systems Based on CloudSat and CALIPSO Satellite Observations[J]. PENG Jie,ZHANG Hua,Zhanqing LI.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4(03)
[4]   东亚地区云垂直结构的CloudSat卫星观测研究 [J].
彭杰 ;
张华 ;
沈新勇 .
大气科学 , 2013, (01) :91-100
[5]   高分辨率模式中积云参数化方案对模拟台风“凡亚比”的影响 [J].
王德立 ;
徐国强 .
气象科技, 2012, 40 (06) :949-959
[6]   基于CloudSat资料的中国及周边地区各类云的宏观特征分析 [J].
王帅辉 ;
韩志刚 ;
姚志刚 ;
赵增亮 .
气象学报, 2011, 69 (05) :883-899
[7]   大气对流层平流层交换(STE)研究进展 [J].
胡宁 ;
张朝林 ;
仲跻芹 ;
李玉焕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04) :375-385
[8]   南海季风爆发期间中尺度对流云带演变特征与持续性加强的机理研究 [J].
李香淑 ;
郭学良 ;
付丹红 ;
杨保 .
大气科学 , 2011, (02) :259-271
[9]   基于CloudSat资料的中国及周边地区云垂直结构统计分析 [J].
王帅辉 ;
韩志刚 ;
姚志刚 ;
赵增亮 ;
项杰 .
高原气象 , 2011, (01) :38-52
[10]   利用卫星轨道资料获取降水云团尺度的新方案 [J].
刘奇 ;
傅云飞 ;
王雨 .
遥感学报, 2010, 14 (04) :774-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