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模拟研究

被引:12
作者
姚晓龙 [1 ,2 ]
徐会显 [1 ,2 ]
唐陈杰 [1 ,2 ]
张路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鄱阳湖; 悬浮物; 反硝化; 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以鄱阳湖为对象,采用乙炔抑制法,分别模拟了厌氧和好氧状态下的悬浮物反硝化潜力和过程,结果表明,厌氧和好氧状态下水体悬浮物均能够产生明显的反硝化作用.受乙炔抑制,其反硝化产物N2O的浓度累积随时间呈"慢-快-慢"的节律,浓度累积曲线符合逻辑斯谛模型(P<0.01).拟合结果显示:悬浮物浓度为30g/L时,厌氧培养条件下快增期反硝化速率达到(81.76±10.37)μmol N/(L·d),好氧环境下为(14.12±2.31)μmol N/(L·d).CO2浓度累积曲线同样符合逻辑斯谛模型,但好氧条件下CO2浓度累积极值较高,约为厌氧条件下的5倍,表明好氧条件下好氧呼吸占更大的比例.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与悬浮物浓度有关,相同悬浮物浓度下,好氧培养水体悬浮物反硝化潜力较厌氧培养弱,且达到累积极值的时间更长,水体溶解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悬浮物反硝化作用.依据好氧培养的试验结果,估算得到鄱阳湖悬浮物全年反硝化导致的氮素净损失为1010t,约占鄱阳湖氮素年输入量的0.74%和鄱阳湖沉积物反硝化氮去除量的14%,鄱阳湖水体悬浮物反硝化在氮素净去除中起到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46 / 8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性能的恢复与强化 [J].
蔡庆 ;
张代钧 ;
丁佳佳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11) :2805-2812
[2]   蠡湖水体悬浮物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J].
王书航 ;
姜霞 ;
王雯雯 ;
胡佳晨 ;
张博 ;
李佳璐 ;
赵丽 .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06) :1548-1555
[3]   鄱阳湖湿地沉积物反硝化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唐陈杰 ;
张路 ;
杜应旸 ;
姚晓龙 .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 (01) :202-209
[4]   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污染物的去除及温室气体的释放 [J].
闫玉洁 ;
张建 ;
贾文林 ;
谢慧君 ;
王榕 ;
刘娥 .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11) :1979-1983
[5]   温度对颗粒污泥脱氮过程中N2O产生量的影响 [J].
杨姣玲 ;
高大文 ;
彭永臻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 (12) :1622-1626
[6]   水体悬浮泥沙动态监测的遥感反演模型对比分析——以鄱阳湖为例 [J].
陈晓玲 ;
吴忠宜 ;
田礼乔 ;
陈莉琼 ;
叶艺 .
科技导报, 2007, (06) :19-22
[7]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水体悬浮物的结构特性 [J].
张彬 ;
李涛 ;
刘会娟 ;
王东升 ;
曲久辉 .
环境科学, 2007, (01) :70-74
[8]   鄱阳湖泥沙淤积特征及发展趋势 [J].
马逸麟 ;
熊彩云 ;
易文萍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3, (01) :29-37
[9]   大型浅水湖泊内源营养盐释放的概念性模式探讨 [J].
秦伯强 ;
范成新 .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02) :55-58
[10]   鄱阳湖一些水文特征和整治战略 [J].
张本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3, (01) :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