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稻季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研究

被引:29
作者
张岳芳 [1 ,2 ]
周炜 [1 ,2 ]
陈留根 [1 ,2 ]
王子臣 [1 ,2 ]
朱普平 [1 ,2 ]
盛婧 [1 ,2 ]
郑建初 [2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旱轮作; 稻田; CH4和N2O排放; 增温潜势; 太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准确编制我国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及制定合理减排措施提供基础数据,选择太湖地区典型水稻种植区江苏省苏州市,研究设计了休闲水稻(对照,CK)、紫云英水稻(T1)、黑麦草水稻(T2)、小麦水稻(T3)和油菜水稻(T4)5种水旱轮作方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田间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监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旱轮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CH4排放峰值出现在水稻生育前期,移栽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CH4累积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排放总量的比例为65%81%,而N2O仅在水稻烤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水旱轮作方式对稻季CH4和N2O排放有极显著(P 0.01)影响,CH4季节总排放量表现为T1(283.2 kg.hm 2)CK(139.5 kg.hm 2)T3(123.4kg.hm 2)T4(114.7 kg.hm 2)T2(100.8 kg.hm 2),N2O季节总排放量顺序为T1 T4 T3 T2 CK,依次为1.06kg.hm 2、0.87 kg.hm 2、0.81 kg.hm 2、0.72 kg.hm 2和0.53 kg.hm 2。T1处理稻季排放CH4和N2O产生的增温潜势最高[7 396 kg(CO2).hm 2],显著(P 0.05)高于其他处理,比CK[3 646 kg(CO2).hm 2]增加103%,T2[2 735kg(CO2).hm 2]较CK减少25%(P 0.05)。紫云英水稻轮作方式增加了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的温室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90 / 2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稻田生态系统CH4和N2O排放.[M].蔡祖聪; 徐华; 马静; 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2]   耕作措施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CO、CH、NO)通量的影响 [J].
汪婧 ;
蔡立群 ;
张仁陟 ;
王友玲 ;
董稳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06) :1295-1300
[3]   农田土壤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源/汇强度及其温室效应研究进展 [J].
张玉铭 ;
胡春胜 ;
张佳宝 ;
董文旭 ;
王玉英 ;
宋利娜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19 (04) :966-975
[4]   稻麦两熟制农田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对稻季CH排放的影响 [J].
张岳芳 ;
郑建初 ;
陈留根 ;
王子臣 ;
朱普平 ;
盛婧 ;
王亚雷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6) :3357-3366
[5]   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J].
张岳芳 ;
陈留根 ;
王子臣 ;
张传胜 ;
朱普平 ;
盛婧 ;
郑建初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7) :1403-1409
[6]   冬季秸秆还田和土地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排放的影响 [J].
张广斌 ;
马二登 ;
张晓艳 ;
马静 ;
徐华 ;
蔡祖聪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501-2505
[7]   太湖地区稻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土壤肥力的变化 [J].
陈留根 ;
张宝生 ;
庄恒扬 ;
薛新红 .
江苏农业学报, 2008, 24 (06) :826-832
[8]   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期CH4和N2O排放季节变化的影响 [J].
李香兰 ;
马静 ;
徐华 ;
曹金留 ;
蔡祖聪 ;
八木一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535-541
[9]   焚烧麦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J].
马静 ;
徐华 ;
蔡祖聪 ;
曹金留 ;
八木一行 .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02) :107-110
[10]   不同耕作制度对南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胡立峰 ;
李琳 ;
陈阜 ;
叶桃林 ;
杨光立 .
生态环境, 2006, (06) :12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