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犯化的向度看共犯独立性的刑事政策意涵

被引:3
作者
陈文昊
机构
[1] 北京大学
关键词
正犯化; 共犯从属性; 帮助自杀; 网络犯罪;
D O I
10.13392/j.cnki.zgqd.2016.04.015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以来的立法,尤其是《刑法修正案(九)》,增设大量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罪名,这意味着传统共犯理论在回应现实挑战上的不自洽,例如在网络犯罪领域,正犯与帮助犯间的"罪责倒置"、共犯难以认定等与传统理论的悖反导致立法上不得不设立特别条款加以干预,但这样的效果只能是杯水车薪。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必须松动甚至舍弃"共犯从属性说"对司法裁量的枷锁。"共犯从属性"发展至今对正犯与共犯间"连结点"要求越来越少,正朝独立共犯说的向度发展。在对社会挑战的回应能力上,共犯从属性说类似"铁板一块"的形式三段论,使得帮助自杀、正犯背后正犯、间接正犯等问题上的处理无所适从。在此意义上,采用共犯独立性说更符合刑事政策的期许。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风险社会与变动中的刑法理论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70-102
[2]   结果反(无)价值论 [J].
松宫孝明 ;
张小宁 .
法学, 2013, (07) :16-22
[3]   刑法中的责任原则 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 [J].
冯军 .
中外法学, 2012, 24 (01) :44-66
[4]  
京特·雅科布斯的刑法思想介评.[J].吴情树;.刑法论丛.2010, 01
[5]   成都市民对安乐死态度的流行病学调查 [J].
姜永东 ;
游桂英 ;
谢红 .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02) :308-309
[6]   论共犯的最小从属性说——日本共犯从属性理论的发展与借鉴 [J].
王昭武 .
法学, 2007, (11) :101-109
[7]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 [J].
劳东燕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3) :126-139+206
[8]   刑法的规范化诠释 [J].
冯军 .
法商研究, 2005, (06) :64-75
[9]   “片面共犯”评析 [J].
聂立泽 ;
苑民丽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06) :42-45
[10]   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之提倡 [J].
刘艳红 .
环球法律评论, 2003, (03) :29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