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技术示范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5
作者
雷声坤
王玉宝
王怀彪
常海军
刘洋
白文慧
高树军
高占英
机构
[1] 榆林市榆阳区林业工作站
关键词
榆林沙地; 矿区; 植被; 恢复与重建技术; 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8 [特殊地区造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通过样地、样方和采样等技术方法,调查研究了"陕北沙地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与传统造林技术在榆林沙地矿区植被恢复中的生态效果差异,结果为传统造林技术和示范推广的新技术均可有效提高地表粗糙度,降低地表风速,将地表粗糙度由植被恢复前的0.20cm分别提高到0.95、1.06,50cm高度处防风效能分别可达15.25%和21.80%,有利于缓减地表风蚀。植物种类、植被盖度均得到提高,乔、灌层生物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指数均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复杂、稳定的群落结构,示范推广的新技术在提高乔、灌、草层生物量方面效果更明显;0~60cm范围内,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以及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升,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涵养水源功能,但传统造林区和示范推广区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方面无显著差异;增加林地碳储量方面,造林第3年,示范推广区和传统造林区每公顷分别可增加碳储量664.35、633.75kg,其中增加的碳储量60.22%、59.17%由樟子松提供。"陕北沙地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值得在榆林沙地矿区及其他生态条件相近地区植被恢复中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植物群落学实验手册.[M].王伯荪等编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森林生态学.[M].李景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3]  
风沙物理学.[M].朱朝云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4]  
露天煤矿复垦地土壤与植被碳储量研究.[D].高艺宁.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02
[5]   毛乌素沙地红松嫁接苗培育技术 [J].
张林媚 ;
刘姝玲 .
陕西林业科技, 2016, (05) :83-84
[6]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库动态及其分配特征 [J].
韩美娜 ;
魏亚伟 ;
秦胜金 ;
邓莉萍 ;
周永斌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7) :1798-1803
[7]   优良固沙与油料灌木长柄扁桃在毛乌素沙地治沙中的应用 [J].
李荣 ;
史社强 ;
曹双成 ;
赵国平 .
陕西林业科技, 2015, (01) :68-71
[8]   间伐对华北土石山区油松林生长及其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 [J].
安云 ;
丁国栋 ;
梁文俊 ;
高广磊 ;
贺宇 ;
魏宝 ;
包岩峰 ;
鲍彪 .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 (04) :86-90
[9]   樟子松在神木县的引种推广 [J].
杨丰茂 ;
冯瑾 ;
郭永权 .
陕西林业科技, 2012, (03) :54-56
[10]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J].
贾炜玮 ;
李凤日 ;
董利虎 ;
赵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01)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