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库动态及其分配特征

被引:12
作者
韩美娜 [1 ,2 ]
魏亚伟 [1 ,2 ]
秦胜金 [1 ,2 ]
邓莉萍 [1 ,2 ]
周永斌 [1 ,2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2] 辽宁辽河平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关键词
辽西北; 乔木碳储量; 土壤碳储量; 林龄; 碳汇;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50616.004
中图分类号
S791.253 [樟子松];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作为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风固沙和固碳增汇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在辽西北付家林场选择不同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包括10~20、20~30、30~40及40~50年生等4个林龄,并结合已建立的辽西北地区樟子松的异速生长方程,分别对其乔木和土壤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乔木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10~20、20~30、30~40和40~50年生乔木碳储量分别为20.98、25.89、33.83、34.94 Mg C·hm-2,这主要与树干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有关,且树干碳储量占乔木总碳储量的比例最大,为47.25%56.17%;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随林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30~40年生林略有下降),其中10~20年生林最小,40~50年生林最大,分别为32.80和51.46 Mg C·hm-2;此外,在土壤垂直剖面上,有机碳储量和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土壤碳储量变化范围为19.20~4.57 Mg C·hm-2,碳含量为2.04%0.35%;樟子松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随林龄增加逐渐增大,10~20年生到40~50年生樟子松林分别为53.78、61.88、67.48和86.40 Mg C·hm-2,整体固碳作用明显;此外,土壤碳库作为该地区樟子松林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为49.87%60.99%,乔木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为38.91%50.13%。该研究结果为综合评价三北防护林的生态效益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798 / 18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樟子松人工林结构动态及生物量的研究.[D].宁波.东北林业大学.2007, 06
[2]  
中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主要造林树种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D].郭倩倩.北京林业大学.2012, 09
[3]   科尔沁沙地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根际效应的关系 [J].
王凯 ;
宋立宁 ;
张成龙 ;
唐达 ;
吴祥云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 (06) :221-225
[4]  
东北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J].魏亚伟;于大炮;王清君;周莉;周旺明;方向民;谷晓萍;代力民;.应用生态学报.2013, 12
[5]   多伦县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研究 [J].
刘红梅 ;
吕世杰 ;
刘清泉 ;
刘丽英 ;
王玉芝 ;
章海波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4 (03) :49-53
[6]  
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贮量.[J].齐光;王庆礼;王新闯;于大炮;周莉;周旺明;彭舜磊;代力民;.应用生态学报.2013, 01
[7]   沙地杨树、樟子松人工林固碳特征研究 [J].
闫婷 ;
闫德仁 ;
袁立敏 ;
薛博 .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 38 (02) :14-18
[8]   人工樟子松林生物量预估模型的研究 [J].
栾奎志 ;
刘兆刚 .
林业科技, 2012, 37 (03) :35-38
[9]   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维持技术研究进展 [J].
贾忠奎 .
世界林业研究, 2012, (01) :49-54
[10]   基于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樟子松林碳密度与碳储量研究 [J].
贾炜玮 ;
李凤日 ;
董利虎 ;
赵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01)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