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储量与根际效应的关系

被引:11
作者
王凯 [1 ]
宋立宁 [2 ]
张成龙 [1 ]
唐达 [1 ]
吴祥云 [1 ]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改良; 根际效应; 沙地; 林分;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6.057
中图分类号
S714.5 [森林土壤分析];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科尔沁沙地典型樟子松林、油松林、杨树林和榆树林的土壤有机碳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的大小,并分析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各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不同,根际土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P<0.05),二者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在0.54~0.82之间。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顺序为榆树林(6.35kg/m2)>杨树林(5.34kg/m2)>油松林(4.25kg/m2)>樟子松林(4.11kg/m2),随着樟子松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密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林分在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总储量的20.1%33.8%,0-40cm土层所占比例为38.3%68.2%。以上结果说明,科尔沁沙地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较深,且主要来源于根系;该区土壤有机碳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工林种植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研究 [J].
梁启鹏 ;
余新晓 ;
庞卓 ;
王琛 ;
吕锡芝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4) :889-893
[2]   科尔沁沙地草地营造樟子松人工林对土壤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J].
刘云霞 ;
胡亚林 ;
曾德慧 ;
范志平 ;
赵琼 .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 (04) :814-820
[3]   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 [J].
刘楠 ;
王玉杰 ;
王毅力 ;
储小院 ;
齐娜 ;
吴云 ;
陈林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4) :1492-1496
[4]   干旱荒漠区不同灌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素的含量特征 [J].
詹媛媛 ;
薛梓瑜 ;
任伟 ;
周志宇 .
生态学报, 2009, 29 (01) :59-66
[5]   科尔沁沙地南缘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天然更新障碍 [J].
朱教君 ;
康宏樟 ;
许美玲 .
生态学报, 2007, (10) :4086-4095
[6]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J].
杨金艳 ;
王传宽 .
生态学报, 2005, (11) :83-90
[7]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碳氮特征分析 [J].
李玉强 ;
赵哈林 ;
赵学勇 ;
张铜会 ;
移小勇 ;
左小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75-78+184
[8]   不同植被下中国土壤有机碳的储量与影响因子 [J].
解宪丽 ;
孙波 ;
周慧珍 ;
李忠佩 .
土壤学报, 2004, (05) :687-699
[9]   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张永民 ;
赵士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29-435
[10]   章古台固沙林主要树种根际土壤性质研究 [J].
张学利 ;
杨树军 ;
刘亚萍 ;
刘淑玲 .
中国沙漠, 2004, (01)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