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不下县"很难解释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中国自先秦就开始了编户入里,"里"的范围与功能与今天的社区相近,"里治"可被视为古代的社区治理样本。"里治"经历了"里长官任制、里长职役制和里治官僚化"三个阶段,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乡里制度、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是皇权下县的三条铁链,构成古代"家国政治"的制度基础,古代社区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民治于里"的结构。受经济结构基础所限,国家权力的扩张限定在"政治性"一侧,剩余的社会治理往往处于"自发秩序"而非"自治秩序"。古代社区治理的部分基因延承至今,是中西方社区治理差异的重要特征。面对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应当将社区视为加强国家社会性职能的窗口,在国家自主性增强的同时,增强社会的自主性,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