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植被恢复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15
作者
何远梅
姚文俊
张岩
李镇
朱清科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MODIS/NDVI; 坡度; 气候带; 植被恢复; 黄土高原;
D O I
10.16843/j.sswc.2015.02.011
中图分类号
S157.43 [];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退耕坡度区域和不同气候带区域植被恢复程度,采用黄土高原区2000—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黄土高原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均值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呈3条带状:<0.2、≥0.2~0.4、≥0.4,大致对应于中国农业气候分区的干旱中温带、中温带、南温带3个气候区。2)2000—2013年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的面积比例超过88%,且夏季比年均表现更明显。50%以上区域年均植被覆盖呈现中度改善或明显改善,50%区域上夏季植被覆盖明显改善。3)黄土高原区中温带的年均植被覆盖呈中度改善趋势,夏季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干旱中温带、南温带的年均植被覆盖处于轻微改善状态,夏季植被覆盖以中度改善和轻微改善为主。4)≥15°25°的坡度区域,植被恢复效果都好于其他坡度条件,夏季明显改善和中度改善的面积比例超过60%,年均也超过40%;坡度<6°或≥35°的区域,年均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和退化面积比例接近20%。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2000—200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J].
刘宪锋 ;
杨勇 ;
任志远 ;
林志慧 .
中国沙漠, 2013, 33 (04) :1244-1249
[2]   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的遥感动态分析 [J].
陈妮 ;
李谭宝 ;
张晓萍 ;
丑述仁 ;
谢名礼 ;
刘二佳 .
水土保持通报, 2013, 33 (03) :206-210+327
[3]   陕西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植被恢复状况遥感监测 [J].
范建忠 ;
李登科 ;
董金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7) :228-234
[4]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植被覆盖时空演变分析 [J].
孙艳萍 ;
张晓萍 ;
徐金鹏 ;
马瞳宇 ;
马芹 ;
雷泳南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 (02) :143-150+156
[5]   近30a黄土高原植被覆盖时空演变监测与分析 [J].
张宝庆 ;
吴普特 ;
赵西宁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4) :287-293+400
[6]   半干旱黄土区退耕还林十年植被恢复变化分析——以陕西吴起县为例 [J].
许智超 ;
张岩 ;
刘宪春 ;
朱清科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1) :91-96
[7]  
生态恢复背景下陕北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J]. 王朗,傅伯杰,吕一河,曾源.应用生态学报. 2010(08)
[8]   基于RS和GIS的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成效监测 [J].
李登科 ;
卓静 ;
孙智辉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120-126
[9]   基于SPOT4数据的黄土高原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J].
夏露 ;
刘咏梅 ;
柯长青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 (01) :67-71+126
[10]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变化分析 [J].
宋怡 ;
马明国 .
中国沙漠, 2007, (01) :89-9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