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两次大(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被引:16
作者
赵斌 [1 ]
赵萃萍 [1 ]
闫巨盛 [2 ]
马小山 [2 ]
冯天卿 [2 ]
机构
[1] 河北省蔚县气象局
[2]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
关键词
大(暴)雪; 低空气流; 暖平流; 垂直螺旋度;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0.03.002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选取河北省2003年和2004年两次较大的降雪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它们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在110°E附近同位相叠加、地面气压场"北高南低"并在河套地区有倒槽生成是河北出现大(暴)雪的有利形势。低层暖温舌和暖平流的存在为大(暴)雪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槽前西南气流、低层偏东气流和低空急流都能为产生大(暴)雪带来充足的水汽。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水平散度结构和整层为垂直上升气流的分布,加强了上空的抽吸作用,有利较大降雪的发生。而整层是正涡度(正垂直螺旋度)对垂直上升运动最有利。925 hPa和850 hPa温度同时降至0℃以下,且地面气温小于等于1℃是适合降雪的温度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81 / 2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辽宁省特大暴风雪(雨)极端天气个例诊断分析 [J].
高松影 ;
孙连强 ;
刘天伟 ;
何宝财 .
气象科技, 2009, (02) :175-180
[2]   2005年10月西藏高原特大暴雪成因分析 [J].
康志明 ;
罗金秀 ;
郭文华 ;
杨克明 .
气象, 2007, (08) :60-67
[3]   “04.12”华北大到暴雪过程切变线的动力诊断 [J].
赵桂香 ;
程麟生 ;
李新生 .
高原气象, 2007, (03) :615-623
[4]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J].
胡中明 ;
周伟灿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105-110
[5]   威海市冬季暴雪的天气气候特征 [J].
周淑玲 ;
闫淑莲 ;
不详 .
气象科技 , 2003, (03) :183-185+189
[6]   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J].
王文 ;
刘建军 ;
李栋梁 ;
翟志宏 .
高原气象, 2002, (02) :132-138
[7]   低空急流与内蒙古的大(暴)雪 [J].
宫德吉 ;
李彰俊 .
气象, 2001, (12) :3-7
[8]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J].
王文 ;
程麟生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2) :129-140
[9]   我国大雪预报研究概况 [J].
廉毅 .
气象科技, 1986, (03) :35-37
[10]   锡盟大雪过程和“77.10”暴雪分析 [J].
王文辉 ;
徐祥德 .
气象学报, 1979, (03) :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