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研究

被引:33
作者
冯辉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借贷平台; 公共产品型监管; 类型化监管; 穿透式监管; 混业金融;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7.06.012
中图分类号
D922.282 [信托、信贷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在混业金融背景下,网络借贷平台不宜被强制分割和限定为信息中介与小额贷款机构。管控型的监管模式不仅滞后于社会对平台监管的需求,也损害了网络借贷产业的发展和监管的公信力。为了实现与产业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维护之间的平衡,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监管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在监管理念上,推动监管成为内生因素,以公共产品供给为理念变革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的核心规则;在监管策略上,调整既有的风险隔离策略,以功能主义与类型化为导向开放平台的中介类、增信类、借贷及衍生类业务,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借贷平台监管规则;在风险控制上,事前准入应引入产业发展、市场竞争与准入公平等考量,事中监测应通过穿透式监管识别业务属性并导入相应的指标体系;在信息监管上,强化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信息性监管和投资者教育等公共信息服务;在风险分担上,加强投资者权益救济,完善风险基金、责任保险等风险分担机制的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3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扶助之手” [J].
赵冉冉 .
东方法学, 2016, (05) :63-72
[2]   危机后的金融监管改革:二元结构的“双峰监管”模式 [J].
吴云 ;
张涛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9 (03) :106-121
[3]   互联网金融竞争监管制度的构建 [J].
曾威 .
法商研究, 2016, 33 (02) :27-36
[4]   我国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的法律构造研究 [J].
于海纯 .
中国法学, 2015, (03) :244-264
[5]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基于信息工具的视角 [J].
杨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4) :107-126+206
[6]   我国金融监管制度供给过剩的法经济学分析 [J].
王煜宇 .
现代法学, 2014, 36 (05) :61-69
[7]   市场监管法治的法哲学省察 [J].
蒋悟真 .
法学, 2013, (10) :24-29
[8]   中国P2P小额贷款市场借贷成功率影响因素分析 [J].
李悦雷 ;
郭阳 ;
张维 .
金融研究, 2013, (07) :126-138
[9]   美国P2P行业的发展和新监管挑战 [J].
陈敏轩 ;
李钧 .
金融发展评论, 2013, (03) :1-34
[10]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法治的历史维度 [J].
史际春 ;
赵忠龙 .
法学家, 2011, (05) :9-1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