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引发强降水的东北冷涡的演变机理及能量特征研究

被引:14
作者
傅慎明 [1 ]
孙建华 [1 ,2 ]
张敬萍 [3 ]
李崴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辽宁分院
[4] 河北省气象局
关键词
东北冷涡; Eady增长率; 涡度收支; 动能收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NCEP CFS 0.5°×0.5°的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FY-2E卫星TBB资料对2013年7月上旬的一次引发强降水过程的东北冷涡典型个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诊断,研究表明:(1)本例冷涡的发展期是其降水和对流活动的最活跃时期,其对应的最小TBB在-60℃以下,最强6 h降水可达124 mm,南海、黄海和日本海是冷涡降水的主要水汽源地。(2)本例东北冷涡是一个深厚的斜压涡旋系统,其最强斜压区和动能大值区主要位于涡旋外围;冷涡的冷心结构主要位于对流层中高层和对流层低层。(3)涡度收支表明,与对流活动密切相关的垂直涡度平流是本次冷涡产生的主导因子;涡度垂直输送和辐合作用是冷涡快速发展的主导因子;而辐散作用则最终导致了冷涡的消亡。(4)能量收支表明,旋转风动能制造是冷涡生成过程中动能的主要产生方式,而冷涡发展期,旋转风动能输送是冷涡动能维持的主导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554 / 56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辽宁初夏降水大尺度环流影响因子及2012年初夏异常多雨成因分析 [J].
李辑 ;
房一禾 ;
李菲 ;
胡春丽 .
气象, 2014, 40 (09) :1114-1122
[2]   干空气入侵对东北冷涡降水发展的影响 [J].
沈浩 ;
杨军 ;
祖繁 ;
荣昕 .
气象, 2014, 40 (05) :562-569
[3]   冷涡背景下MCS的统计分析 [J].
王磊 ;
谌芸 ;
张仙 ;
曾波 .
气象, 2013, 39 (11) :1385-1392
[4]   2013年7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J].
林玉成 ;
徐珺 ;
张芳华 .
气象, 2013, 39 (10) :1379-1384
[5]   东北冷涡环流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布和朝鲁 ;
谢作威 .
气象科技进展, 2013, 3 (03) :34-39
[6]   一次冷涡发展阶段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J].
钟水新 ;
王东海 ;
张人禾 ;
刘英 .
高原气象, 2013, (02) :2435-2445
[7]   短波辐射对东北冷涡强对流影响的模拟分析 [J].
张立祥 ;
李泽椿 .
气象, 2008, 34 (12) :3-10
[8]   东北暴雨的研究 [J].
王东海 ;
钟水新 ;
刘英 ;
李俊 ;
胡开喜 ;
杨帅 ;
张春喜 ;
孙力 ;
高枞亭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549-560
[9]   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对梅雨的影响 [J].
何金海 ;
吴志伟 ;
江志红 ;
苗春生 ;
韩桂荣 .
科学通报, 2006, (23) :2803-2809
[10]   东亚地区一次切断低压引起的平流层、对流层交换数值模拟研究 [J].
杨健 ;
吕达仁 .
大气科学, 2003, (06) :103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