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中尺度诊断分析

被引:20
作者
李强 [1 ,2 ]
王中 [1 ,2 ]
白莹莹 [1 ,3 ]
杜钦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2] 重庆市气象台
[3]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西南低涡; 湿位涡; 垂直螺旋度;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1.04.010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实况降水、FY-2C资料、实时探空、NEC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8月2—5日川渝地区大暴雨过程主要环流系统、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湿位涡和垂直螺旋度演变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环流背景是高空槽东移,耦合了"天鹅"台风动力阻塞维持在川渝地区的西南低涡,南侵的冷空气和西南急流输送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明显的气旋性辐合,导致不断有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生成、发展,且降水过程中一直维持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湿位涡对本次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由于强降水湿位涡负值中心上空的大尺度下沉气流、强上升气流的倾斜程度和最大锋生强迫区的位置和强度,强降水落区(重庆西部)位于负值中心(四川盆地)暖气流一侧;垂直螺旋度发展演变与暴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螺旋度等值线密集(稀疏)时,强降水发生(减弱或结束),且暴雨发生时,总是伴随着高(低)空正(负)垂直螺旋度的耦合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