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被引:32
作者
林道辉
朱利中
高彦征
机构
[1]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
[2]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 杭州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土壤; 有机污染;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3.0397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综述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机理,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在植物吸收转运、植物根际降解和植物修复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植物种类、土壤性质、共存有机物和气象条件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土壤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的主要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深化植物修复机理,完善植物修复模型,加强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的机理研究和技术应用,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加强复合有机污染植物修复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799 / 18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植物修复的技术内涵及展望 [J].
周启星 ;
宋玉芳 .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01, (03) :48-53
[2]   土壤与水体有机污染的生物修复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J].
王庆仁 ;
刘秀梅 ;
崔岩山 ;
董艺婷 .
生态学报, 2001, (01) :159-163
[3]   氯代苯酚结构与农作物毒性关系的研究 [J].
董克虞 ;
林春野 ;
王征 .
土壤与环境, 2000, (02) :96-98
[4]   表面活性剂对小麦吸收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 [J].
李滢 ;
区自清 ;
孙铁珩 .
生态学报, 2000, (01) :100-103
[5]   土壤及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化学与生物修复 [J].
朱利中 .
环境科学进展, 1999, (02) :66-72
[6]   植物法生物修复PAHs和矿物油污染土壤的调控研究 [J].
孙铁珩 ;
宋玉芳 ;
许华夏 ;
张海荣 ;
杨桂芬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2) :98-102
[7]   致癌物苯并(a)芘对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研究 [J].
高拯民 ;
吴维中 ;
谢重阁 ;
吴燕玉 ;
孙铁珩 ;
陈铨荣 ;
石英 ;
刘均祜 ;
熊先哲 ;
戴同顺 ;
邓卫东 .
环境科学学报, 1981, (01) :12-30
[8]   Rhizospheric effects of alfalfa on biotransform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in a contaminated soil augmented with Sinorhizobium meliloti [J].
Mehmannavaz, R ;
Prasher, SO ;
Ahmad, D .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2, 37 (09) :955-963
[9]   Transformation of [14C] trichloroethylene by poplar suspension cells [J].
Shang, TQ ;
Gordon, MP .
CHEMOSPHERE, 2002, 47 (09) :957-962
[10]   Degrada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in wetland microcosms containing broad-leaved cattail and eastern cottonwood [J].
Bankston, JL ;
Sola, DL ;
Komor, AT ;
Dwyer, DF .
WATER RESEARCH, 2002, 36 (06) :1539-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