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其种植区域规划
被引:4
作者:
邹江石
[1
]
吕川根
[1
]
胡凝
[2
]
李义珍
[1
]
姚克敏
[2
]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两优培九;
生育期;
生长速率;
灌浆速率;
产量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实现两系超级稻两优培九大面积种植,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合理规划和选择最适宜种植区域。【方法】在南方稻区8个试验点连续2年进行区域生态适应性试验。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种植环境相协调一致的原理,采用生长解析方法,选择生育期(GD)、生长速率(GR)、灌浆速率(FR)和产量指数(YI)为分析要素,分析两优培九在中国南方稻区的适应性。【结果】GD、GR、FR都可以建立决定系数较高的环境模型,YI可以由GD、GR、FR综合表达。两优培九出穗的高温促进率,短日下为5级,长日下为3级,短日促进率为4~5级,为中等感光型,在华南双季稻区的生育期稳定性低于长江中下游稻区及江淮稻区。GR等值线呈东南-西北走向,与该地区的夏季温度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稻区和江淮稻区是GR距平+10%的高值区,华南双季稻区为距平负值区。FR除了受灌浆结实期的环境影响外,还受到抽穗前积累的干物质量(GW)运转的影响。FR等值线基本呈纬向分布,距平-20%线在24°N以南,大致与两优培九作双季连作稻种植的北界一致。24~28°N为FR距平负值区域,28~30°N为FR距平正值区域,距平+20%区域在江淮稻区。因地势特点,GR和FR在四川盆地及洞庭湖地区有相对低值区,在云贵高原河谷和湘、黔、川交界的低山丘陵有相对高值区。两优培九YI在南方稻区自南向北递增,平均达到(10.01±2.71)t·ha-1。其中,华南双季稻区为(7.31±1.00)t·ha-1,华中单双季稻区为(9.34±1.28)t·ha-1,长江中下游和江淮稻区为(11.93±2.04)t·ha-1,洞庭湖地区和四川盆地是7.5~9.0t·ha-1的低YI区,云贵高原河谷地区有15t·ha-1以上的生产潜力,南方丘陵也有10.5t·ha-1的高YI区。【结论】在种植区规划上,两优培九宜作为一季中稻,继续向28~30°N华中单双季稻区北部最有利的生态区域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563 / 357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