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
被引:21
作者:
杨宪龙
[1
,2
]
路永莉
[1
,2
]
同延安
[1
,2
]
马海洋
[1
,2
]
陈毓君
[1
,2
]
丁燕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适宜施氮量;
产量;
残留;
表观损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作物产量和3季作物累计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累计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趋势。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低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显著增加,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而高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变化不明显,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却显著增加。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矿质氮在土壤较深层次(100—200cm土层)大量累积是氮肥表观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施N 150 kg/hm2、玉米施N 180 kg/hm2时,作物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能保持作物收获前后土壤无机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肥表观损失降至较低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6115 / 6123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