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协调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

被引:21
作者
杨宪龙 [1 ,2 ]
路永莉 [1 ,2 ]
同延安 [1 ,2 ]
马海洋 [1 ,2 ]
陈毓君 [1 ,2 ]
丁燕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适宜施氮量; 产量; 残留; 表观损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确定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兼顾作物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农田适宜氮肥用量,通过玉米-小麦-玉米连续3季田间试验研究了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氮肥表观损失和土壤氮素平衡等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不同年份作物产量和3季作物累计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累计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表现为显著的降低趋势。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低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显著增加,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而高量施氮时(小麦施N>150 kg/hm2,玉米施N>180 kg/hm2),氮肥残留变化不明显,表观损失和损失率却显著增加。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矿质氮在土壤较深层次(100—200cm土层)大量累积是氮肥表观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施N 150 kg/hm2、玉米施N 180 kg/hm2时,作物即可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且能保持作物收获前后土壤无机氮库的基本稳定,同时也可将氮肥表观损失降至较低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6115 / 6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J].
朱兆良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 (02) :259-273
[2]   长期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J].
杨宪龙 ;
路永莉 ;
同延安 ;
林文 ;
梁婷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01) :65-73
[3]   春玉米产量、氮素利用及矿质氮平衡对施氮的响应 [J].
隽英华 ;
汪仁 ;
孙文涛 ;
邢月华 .
土壤学报, 2012, 49 (03) :544-551
[4]   施氮对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J].
叶东靖 ;
高强 ;
何文天 ;
何萍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3) :552-558
[5]   中国土壤氮素研究 [J].
朱兆良 .
土壤学报, 2008, (05) :778-783
[6]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J].
王激清 ;
马文奇 ;
江荣风 ;
张福锁 .
资源科学, 2008, (03) :415-422
[7]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J].
王晓英 ;
贺明荣 ;
刘永环 ;
张洪华 ;
李飞 ;
华芳霞 ;
孟淑华 .
生态学报, 2008, (02) :685-694
[8]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J].
李宗新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张吉旺 ;
刘鹏 ;
王庆成 ;
刘春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998-1005
[9]   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标记硝态氮的运移及其后效 [J].
张丽娟 ;
巨晓棠 ;
张福锁 ;
彭正萍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64-1972
[10]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J].
同延安 ;
赵营 ;
赵护兵 ;
樊红柱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1)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