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全新世气候变迁研究进展

被引:8
作者
张新荣 [1 ]
胡克 [2 ]
胡一帆 [3 ]
介冬梅 [4 ]
王东坡 [1 ]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3]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Minnesota,Minnesota,USA
[4]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泥炭; 东北地区; 全新世; 环境气候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泥炭作为一种地质信息载体,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东北地区地处全球变化的敏感区,泥炭地研究的意义更为显著。笔者针对近年来东北地区泥炭地研究的多种成果,对该区全新世以来泥炭沉积和区域气候变迁历史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①东北地区泥炭有三次沉积高峰,分别始于早全新世、中全新世与晚全新世初期;②该区10000a以来大体上经历了冷湿-温暖适宜-凉湿-温暖偏干-冷干-寒冷略湿-变暖这样一个气候变迁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长白山地区全新世泥炭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赵红艳 ;
王升忠 ;
李鸿凯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55-362
[2]   中国兴凯湖北岸平原晚全新世花粉记录及泥炭沼泽形成 [J].
张淑芹 ;
邓伟 ;
阎敏华 ;
李小强 ;
王升忠 .
湿地科学, 2004, (02) :110-115
[3]   大兴安岭近1000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 [J].
林庆华 ;
冷雪天 ;
洪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4, (01) :15-18
[4]   8.0ka B.P.以来三江平原北部沼泽发育和古环境演变研究 [J].
杨永兴 ;
王世岩 .
地理科学, 2003, (01) :32-38
[5]   小兴安岭东部全新世森林沼泽形成、发育与古环境演变附视频 [J].
杨永兴 .
海洋与湖沼, 2003, (01) :74-82
[6]   中全新世以来黑龙江同江地区的孢粉组合与植被、气候演化 [J].
张玉兰 ;
杨永兴 .
地理科学, 2002, (04) :426-429
[7]   长白山地泥炭分布、沉积速率与全新世气候变化 [J].
赵红艳 ;
冷雪天 ;
王升忠 .
山地学报, 2002, (05) :513-518
[8]   小兴安岭东部9.0 ka B.P.以来沼泽发育与古环境演变研究 [J].
杨永兴 ;
王世岩 .
山地学报, 2002, (02) :129-134
[9]   中国典型泥炭区现代植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在古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J].
林庆华 ;
洪业汤 ;
朱咏煊 ;
董丽敏 ;
王羽 ;
冷雪天 ;
李汉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2) :93-97
[10]   历史记录提取的近5~2.7ka黄河中下游平原重要气候事件及其环境意义 [J].
侯甬坚 ;
祝一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4)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