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证分析:马克思经济学视角

被引:4
作者
张衔
蒙长玉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功能性收入分配; 规模性收入分配; 马克思经济学; 劳资关系; 劳动者谈判力; 分配差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4 [国民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承袭了"斯密教条"的功能性收入分配理论和以个人或家庭总收入分布状况为对象的规模性收入分配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分配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劳动收入份额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卡尔多"特征事实"被证伪。这引起了人们对功能性收入分配的高度关注,并引发对这两种分配之间关系的思考,出现了一批以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为研究主题的文献。但是,已有文献回避了功能性分配和规模性分配的本质,无法真正解决两者的内在关系。根据马克思经济学,功能性分配的本质是要素所有者根据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来分配由活劳动创造的全部新价值的社会关系;个体间收入分布状态最终是由个体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决定的。因此,从本质上看,功能性分配对规模性分配起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文章利用跨国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其政策含义是:缩小用基尼系数度量的规模性收入差距应将重点放在初次分配的调整上,在这方面,政府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及其内生结构突变检验理论与应用.[D].王津港.华中科技大学.2009, 11
[2]   The personal and the factor distributions of income in a cross-section of countries [J].
Daudey, Emilie ;
Garcia-Penalosa, Cecilia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2007, 43 (05) :812-829
[3]  
The Changing Distribution of Income: Evidence and Explanations.[J].Anthony B. Atkinson.German Economic Review.2000, 1
[4]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J].
Kuznets, Simon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5, 45 (01) :1-28
[5]  
和谐社会与中国劳动关系.[M].李环; 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6]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7]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9,
[9]   论新时期工人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化建构 [J].
杨正喜 ;
黄茂英 .
社会主义研究, 2015, (06) :92-101
[10]   基于非对称博弈模型的劳资关系研究——兼论“囚徒困境”的局限性 [J].
张衔 ;
许清清 .
财经问题研究, 2015, (05) :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