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退化评估及草地保护对策
被引:8
作者
:
张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秀云
[
1
,
2
,
3
]
姚玉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姚玉璧
[
3
]
王润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润元
[
1
]
机构
: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3]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来源
:
水土保持通报
|
2008年
/ 28卷
/ 06期
关键词
:
生态质量;
评估指标体系;
亚高山草甸类草地;
D O I
:
10.13961/j.cnki.stbctb.2008.06.039
中图分类号
: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
090503 ;
0909 ;
摘要
:
为研究亚高山草甸类草地退化及草地保护对策,在实地测定大量样方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盖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物种数、草地质量指数、优良牧草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估指标,制定了亚高山草甸类草地生态质量评估的4级指标值。选择各级别典型生态区域,对其现状和指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反映了植被生态的量化指标,各项指标相互联系和相关,具有易获得性和实用性,符合当地生态质量现状,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估区域生态质量。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5+154 +1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J].
姚玉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姚玉璧
;
邓振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邓振镛
;
尹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尹东
;
王润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润元
;
张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秀云
.
草业科学,
2007,
(12)
:87
-93
[2]
黄河上游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戚登臣
;
李广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李广宇
;
陈文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陈文业
;
陈炜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陈炜青
;
苏永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苏永祥
.
中国沙漠,
2006,
(02)
:202
-207
[3]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农牧业发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J].
李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
李志刚
;
段焕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
段焕娥
.
地理科学,
2005,
(05)
:41
-45
[4]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世震
;
陈桂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青海西宁,青海西宁,青海西宁
陈桂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国英
.
干旱区研究,
2005,
(02)
:231
-235
[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华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新全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伟
;
李英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李英年
;
唐艳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唐艳鸿
.
草业学报,
2005,
(03)
:31
-40
[6]
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的恢复进程
[J].
马世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马世震
;
陈桂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陈桂琛
;
彭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彭敏
;
周国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周国英
;
赵以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赵以莲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2)
:61
-64
[7]
江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场的形成过程与综合治理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华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新全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伟
;
严作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严作良
;
师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师燕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51
-55
[8]
“黑土型”退化草地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马玉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马玉寿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郎百宁
;
王启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王启基
.
草业科学,
1999,
(02)
:5
-9
[9]
甘南山地草原人工草场的演替
[J].
张大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张大勇
;
王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王刚
;
杜国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杜国祯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0,
(02)
:103
-109
[10]
Impact of grazing onAneurolepi dium chinen-sissteppe andStipa grandissteppe. Li Y H. Acta Oecologi-ca . 1989
←
1
2
→
共 11 条
[1]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J].
姚玉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姚玉璧
;
邓振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邓振镛
;
尹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尹东
;
王润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王润元
;
张秀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张秀云
.
草业科学,
2007,
(12)
:87
-93
[2]
黄河上游玛曲县天然草场退化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戚登臣
;
李广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李广宇
;
陈文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陈文业
;
陈炜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陈炜青
;
苏永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苏永祥
.
中国沙漠,
2006,
(02)
:202
-207
[3]
西北高寒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农牧业发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J].
李志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
李志刚
;
段焕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软科学研究中心
段焕娥
.
地理科学,
2005,
(05)
:41
-45
[4]
青藏铁路沿线高寒草原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马世震
;
陈桂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青海西宁,青海西宁,青海西宁
陈桂琛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敏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国英
.
干旱区研究,
2005,
(02)
:231
-235
[5]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植被退化与土壤退化特征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华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新全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伟
;
李英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李英年
;
唐艳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唐艳鸿
.
草业学报,
2005,
(03)
:31
-40
[6]
青藏公路取土场高寒草原植被的恢复进程
[J].
马世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马世震
;
陈桂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陈桂琛
;
彭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彭敏
;
周国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周国英
;
赵以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赵以莲
.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02)
:61
-64
[7]
江河源区“黑土滩”型退化草场的形成过程与综合治理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华坤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立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赵新全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刘伟
;
严作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严作良
;
师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师燕
.
生态学杂志,
2003,
(05)
:51
-55
[8]
“黑土型”退化草地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马玉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马玉寿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郎百宁
;
王启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王启基
.
草业科学,
1999,
(02)
:5
-9
[9]
甘南山地草原人工草场的演替
[J].
张大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张大勇
;
王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王刚
;
杜国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杜国祯
;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兰州大学生态学研究室
不详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
1990,
(02)
:103
-109
[10]
Impact of grazing onAneurolepi dium chinen-sissteppe andStipa grandissteppe. Li Y H. Acta Oecologi-ca . 1989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