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兜底条款”的限制解释

被引:54
作者
蔡道通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兜底条款; 经济犯罪; 前置法; 行为同质性; 刑事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经济犯罪中"兜底条款"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其解释应当受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明确性约束,并为经济犯罪基本特征所制约,以体现刑法的"二次性评价原则",但司法解释与司法判决却有越来越扩大适用的趋势,限制解释应当是基本的司法立场与学术选择。限制解释的基本立场是,必须有作为前置法的行政法律、法规存在,经济犯罪的"兜底条款"才能进行入罪评价;行政法律针对某一事项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有的事项则没有规定,没有规定的事项,不可解释为刑法中"兜底条款"所涉的内容;"兜底条款"的范围,必须与刑法明示的内容具有行为同质性与结果同质性方可进行解释,仅有结果的同质性不能适用;对于经济犯罪中的"双兜底条款",必须采取最严格的解释立场,以维护基本的刑法安全与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对于立法与司法解释涉及的已经远离"文本"含义射程的"其他"内容,应当自解释施行后才具有效力。对待转型时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犯罪,理应坚持理性、科学的刑事司法政策立场。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8+174 +174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适用——以金融诈骗罪行为类型的意义为分析视角 [J].
蔡道通 .
法学家, 2015, (05) :29-42+176
[2]   论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死刑剥离——进一步削减死刑适用罪名的可行方案 [J].
卢建平 ;
姜瀛 .
政治与法律, 2015, (01) :42-49
[5]   区分刑法中的兜底性条款与想象竞合犯的适用原则 [J].
刘涛 .
法律适用, 2014, (10) :72-80
[6]   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观念”的反思与批评 [J].
杨兴培 .
法治研究, 2014, (09) :64-74
[7]   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兜底条款”解释规则的建构与应用 抢帽子交易刑法属性辨正 [J].
刘宪权 .
中外法学, 2013, 25 (06) :1178-1198
[8]   著作权刑事保护的迷思与出路 [J].
谢惠加 .
学术研究, 2013, (03) :52-58+159
[9]   非法经营保安业务实践定性的合理性质疑 [J].
孙万怀 ;
邓忠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3, (01) :77-84
[10]   窗帘布图案引发关于著作权纠纷“先民后刑”的思考 [J].
秦石 .
中国律师, 2013, (01)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