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退耕还林地主要造林树(竹)种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研究

被引:5
作者
李非非 [1 ]
李智彪 [2 ]
曾小毕 [1 ]
张曼夏 [3 ]
李伟 [3 ]
王彦杰 [3 ]
张林 [3 ]
欧杏 [1 ]
潘开文 [3 ]
机构
[1] 成都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2]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
[3]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巨桉; 麻竹; 容重; 孔隙度; 持水能力;
D O I
10.16779/j.cnki.1003-5508.2011.03.010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成都市退耕还巨桉和麻竹林地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能力等方面比较研究了这两种退耕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用巨桉和麻竹作退耕还林树种明显降低了退耕地土壤容重,增加了退耕地土壤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巨桉和麻竹之间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差异不显著。因此,就改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效果而言,巨桉和麻竹均是较好的退耕还林树(竹)种,明显改善了退耕地的渗透性和透气性,提高了土壤保持水分与涵养水源的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6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源涵养林效益研究.[M].于志民;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   In situ mineral 15N dynamics and fate of added 15NH4+ in hoop pine plantation and adjacent native forest in subtropical Australia [J].
Pan, Kaiwen ;
Xu, Zhihong ;
Blumfield, Tim ;
Totua, Shane ;
Lu, Manxin .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08, 8 (06) :398-405
[3]   我国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J].
周璟 ;
张旭东 ;
周金星 ;
何丹 .
世界林业研究, 2009, 22 (02) :56-61
[4]   林(竹)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特性 [J].
张学权 ;
胡庭兴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4) :623-627
[5]   祁连山西水林区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特征分析 [J].
成彩霞 ;
张学龙 ;
刘占波 ;
金铭 ;
王顺利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3-38
[6]   漓江上游红壤侵蚀区不同植被群落环境因子差异 [J].
向悟生 ;
李先琨 ;
吕仕洪 ;
欧祖兰 ;
陆树华 ;
覃家科 ;
王晓英 ;
叶文培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81-86
[7]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J].
马祥华 ;
焦菊英 ;
温仲明 ;
白文娟 ;
焦峰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1)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