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生态刚性约束下的山区农村居民点整治与调控——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被引:24
作者:
关小克
[1
]
王秀丽
[2
]
张凤荣
[3
]
姜广辉
[4
]
李乐
[5
]
机构:
[1] 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5] 山东省东营市土地综合整治服务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
农村居民点;
发展程度;
整治;
北京市门头沟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协调好农村建设用地与地域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推动低效农村建设用地的有效整合,是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通过构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评价体系,将门头沟区国土空间生态重要性划分为极重要(458.00km2)、重要(611.37km2)、一般(379.86km2))三个级别,以此作为识别门头沟区国土生态安全的健康底线。依据农村居民点综合发展程度评价体系,将门头沟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程度划分为高发展程度(433.91hm2)、中发展程度(448.63hm2)、低发展程度(169.51hm2)三个级别。通过搭建互斥性组合矩阵,结合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居民点所处的生态重要性区间,将区域农村居民点归并为积极发展、限制发展、转型发展、退出利用四种类型,提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调控发展方向。最后,依据退出利用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格局特征和空间邻接特征分析,提出山区废弃农村居民点的"精明退出"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实现山区村庄的合理布局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促进山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0 / 230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