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雷暴气候特征及其灾变G-ANN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9
作者
汪顺勤
孙惠合
张丙振
机构
[1] 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
关键词
宿州; 雷暴; 气候特征; 灰色BP组合; 预测模型;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9.06.023
中图分类号
P446 [雷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宿州市5个气象站1957~2008年雷暴日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宿州雷暴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雷暴与降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宿州属于多雷区,南部多于北部,南北相差3.21~4.65天;年际变化大,年累计雷暴日最多相差37天,初终雷及无雷期年际间振荡的幅度较为剧烈,52年来累计雷暴日线性减少的趋势明显,减少幅度为1.61~2.89天/10a;季分布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月分布呈单峰型,雷暴多集中在4~9月,以7月最多,12月最少;日分布呈单峰型,以16:00~18:00频率最大;多年平均月雷暴日数序列与相应的气温、降水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为了进一步预测雷暴的长期演变趋势,以埇桥为例建立了雷暴多发年份灰色人工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下一个雷暴多发年将发生在2025年。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海南雷暴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 [J].
郭冬艳 ;
辛吉武 ;
吴胜安 ;
姜涛 ;
杨昌贤 ;
陈红 .
气象科技, 2008, (04) :404-409
[2]   文昌市雷暴气候统计特征 [J].
郑育群 ;
符晓虹 .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02) :72-73
[3]   湖北省雷电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J].
孟英杰 ;
汪金福 ;
袁业畅 .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2) :144-149
[4]   武汉市盛夏高温气候特征和成因及预报 [J].
贺懿华 ;
谌伟 ;
李才媛 ;
王丽 ;
顾永刚 .
气象科技, 2007, (06) :809-813
[5]   江苏雷暴日发生规律及其大气环流预报模型的建立 [J].
张旭晖 ;
高苹 ;
许祥 ;
陈广昌 .
气象科技, 2006, (05) :532-537
[6]   BP神经网络在长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J].
刘德 ;
李晶 ;
李永华 ;
向波 ;
李梗 .
气象科技, 2006, (03) :250-253
[7]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及在大气科学领域的应用 [J].
金龙 .
气象科技 , 2004, (06) :385-392
[8]   近40年潍坊地区雷暴日的气候特征 [J].
山义昌 ;
王善芳 .
气象科技, 2004, (03) :191-194
[9]   人工神经网络的短期气候定性预测方法研究 [J].
覃志年 ;
金龙 ;
况雪源 .
气象科技, 2004, (03) :168-172
[10]   灰色预测模型在长江上游流域面雨量预报中的应用 [J].
李才媛 ;
顾永刚 .
气象科技, 2003, (04) :223-2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