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转移支付的扶志效应

被引:18
作者
解垩 [1 ]
李敏 [2 ]
机构
[1] 解垩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2]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政府公共转移支付; 扶志效应; PSM-DID; 内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812.8 [农村财政];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20203 ;
摘要
文章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利用面板固定效应、DID、PSM-DID模型对公共转移支付的扶志效应进行研究,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个体志向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公共转移支付能有效提高政策靶向群体的志向水平,且该扶志效应在长期更加突出。(2)公共转移支付可以通过改善家庭消费水平、资产水平等经济福利提高政策靶向群体的个体志向,也可以通过提高主观幸福感、社会信任程度等主观福利发挥扶志效应。(3)公共转移支付的扶志效应存在异质性,一是与民生性转移支付相比,生产性转移支付具有更强的扶志效应;二是公共转移支付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低收入群体、青年和老年群体、女性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群体的志向水平;三是公共转移支付的扶志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突出,与农村地区相比,公共转移支付更能提高城市地区政策靶向群体的个体志向。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公共转移支付政策的结构和制度设计,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督,改善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转移支付的扶志效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2+128 +12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扶贫转移支付对城乡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 [J].
边恕 ;
张铭志 .
中国人口科学, 2021, (03) :56-68+127
[3]   农村贫困补助的瞄准精度、瞄准成本与减贫方案分析 [J].
边恕 ;
张铭志 ;
孙雅娜 .
人口与经济, 2020, (04) :112-124
[4]   “输血”还是“造血”?面向农户的公共转移支付的减贫效应评估——基于农业产出的视角 [J].
田勇 ;
殷俊 ;
薛惠元 .
经济问题, 2019, (03) :78-86
[5]   走向收入平衡增长:中国转移支付系统“精准扶贫”了吗? [J].
卢盛峰 ;
陈思霞 ;
时良彦 .
经济研究, 2018, 53 (11) :49-64
[6]   贫困心理陷阱理论研究进展 [J].
洪名勇 ;
吴昭洋 ;
龚丽娟 .
经济学动态, 2018, (07) :101-114
[7]   中国城市低保救助的主观福利效应——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 [J].
韩华为 ;
高琴 .
社会保障评论, 2018, 2 (03) :82-97
[8]   智慧城市建设能否降低环境污染 [J].
石大千 ;
丁海 ;
卫平 ;
刘建江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6) :117-135
[9]   以扶志、扶智推进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与实践路径 [J].
张蓓 .
改革, 2017, (12) :41-44
[10]  
贫困问题: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 徐富明,张慧,马红宇,邓颖,史燕伟,李欧.心理科学进展.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