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72
作者
何友军 [1 ]
王清奎 [2 ]
汪思龙 [2 ]
于小军 [2 ]
机构
[1] 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常绿阔叶林;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肥力;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449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了湖南会同红黄壤区杉木人工林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该区杉木人工林取代地带性常绿阔叶林和杉木连栽后,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土壤养分含量下降,土壤严重退化.在01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为800·5和84·5mg·kg-1,分别是第1代杉木林的1·90和1·03倍、第2代杉木林的2·16和1·27倍;在1020cm土层内,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碳和氮含量为475·4和63·3mg·kg-1,分别是第1代杉木纯林的1·86、1·60倍和第2代杉木林的2·11和1·76倍.在010cm和1020cm土层内,杉木人工林取代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栽植代数增加后,土壤全氮、全钾、铵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降低,但差异并不显著.人工杉木林林分组成单一,其凋落物分解慢、归还养分数量少;炼山等造成的表土流失是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和养分库退化的重要原因.土壤微生物碳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微生物氮与土壤养分含量也达到极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292 / 22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变化特征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高洪 ;
于小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1270-1274
[2]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J].
黄宇 ;
汪思龙 ;
冯宗炜 ;
高洪 ;
王清奎 ;
胡亚林 ;
颜绍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2) :2199-2205
[3]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养分有效性及作物产量的关系 [J].
刘淑霞 ;
刘景双 ;
赵明东 ;
王金达 ;
于君宝 ;
丛晓明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5) :539-543
[4]   南方森林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J].
李淑芬 ;
俞元春 ;
何晟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3, (02) :11-15
[5]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J].
孙启武 ;
杨承栋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 2003, (03) :1-5
[6]   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林地土壤肥力指标 [J].
姜培坤 ;
徐秋芳 ;
俞益武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2, (01) :19-21
[7]   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比较研究 [J].
马祥庆 ;
范少辉 ;
刘爱琴 ;
陈绍栓 ;
林上杰 .
林业科学研究, 2000, (06) :577-582
[8]   杉木多世代连栽的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黄宝龙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2) :25-28
[9]   不同栽杉代数土壤抗蚀性的变化 [J].
杨玉盛 ;
陈光水 ;
彭加才 ;
邱仁辉 .
山地学报, 1999, (02) :68-72
[10]   不同栽杉代数29年生杉木林净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研究 [J].
杨玉盛 ;
邱仁辉 ;
何宗明 ;
俞新妥 ;
黄宝龙 .
林业科学, 1998, (06)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