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Ⅲ.A/R分离世代植株自交结实率与恢复力的关系

被引:2
作者
洪德林
马育华
汤玉庚
不详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粳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力; 自交结实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BT型六千辛A/羡见3号的68个F3分离植株与BT型六千辛A或L型平壤3号A测交,考察F3单株自交结实率与恢复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3植株的自交结实率和恢复力都呈连续性变异;与BT型六千辛A测交的,F3单株自交结实率基本上能代表单株恢复力,相关系数r=0.9130;与L型平壤3号A测交的,则不能代表单株恢复力,相关系数r=-0.060。由于L型不育系可恢复性好,虽然被测交的22个植株自交结实率变异范围为16.37-95.99%,但恢复力变异不大,21株在80%以上,1株为78.17%。 还考察了该组合F3植株和相应F4株系自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表明F4株系内平均自交结实率与F3单株自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一般地说,F3单株自交结实率越低,F4株系和tF1的变异系数越大,而F4株系的变异系数又大于tF1。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Ⅱ.恢复度的配合力及恢复基因的环境效应 [J].
洪德林 ;
汤玉庚 .
江苏农业学报, 1986, (04) :23-28
[2]   水稻恢复系IR24恢复基因的初步分析 [J].
杨仁崔 ;
卢浩然 .
作物学报, 1984, (02) :81-86
[3]   野败型杂交籼稻的育性基因分析 [J].
周天理 ;
沈锦骅 ;
叶复初 .
作物学报, 1983, (04) :241-247
[4]   野败型杂交籼稻基因型的初步分析 [J].
高明尉 .
遗传学报, 1981, (01) :66-74
[5]   水稻恢复因子的遗传及选育新恢复品种方法的探讨 [J].
王三良 .
湖南农业科技, 1980, (04) :1-4
[6]  
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实践[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泽炳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