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及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30
作者
王照旗 [1 ,2 ]
韩学凯 [1 ,2 ]
白志毅 [1 ,2 ]
李家乐 [1 ,3 ,2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农业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
[2]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高校水产养殖学E-研究院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内壳色;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亲子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最大,遗传相关为-0.94±0.06,表型相关为-0.96±0.0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壳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19、0.37±0.27、0.26±0.16、0.26±0.17、0.31±0.19,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分别为0.71~0.92、0.66~0.94;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很低,为0.02~0.18。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多为中高水平,对其继续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良好遗传进展。内壳色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度很低,无法实现相互选择,体质量与其他生长性状相关均较紧密,表明将内壳色、体质量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同步选育的方法合理,可实现同时改良壳色及生长性能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5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21] 三角帆蚌产珠性能与生长性状和插片部位的关系
    白志毅
    李家乐
    汪桂玲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8, (03) : 493 - 499
  • [22] 微卫星标记应用于凡纳滨对虾家系鉴别的研究
    王鸿霞
    吴长功
    张留所
    相建海
    [J]. 遗传, 2006, (02) : 179 - 183
  • [23] 2种壳色皱纹盘鲍营养成分的比较
    陈炜
    孟宪治
    陶平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4, (04) : 367 - 370
  • [24] 不同贝壳颜色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家系的建立及生长发育研究
    郑怀平
    张国范
    刘晓
    阙华勇
    [J]. 海洋与湖沼, 2003, (06) : 632 - 639
  • [25] 皱纹盘鲍“中国红”品系的选育
    刘晓
    张国范
    赵洪恩
    [J]. 动物学杂志, 2003, (04) : 27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