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的动力学实验建模

被引:6
作者
郝慧荣 [1 ]
白鸿柏 [1 ]
张慧杰 [2 ]
李冬伟 [1 ]
刘树峰 [1 ]
机构
[1] 军械工程学院
[2] 内蒙古工业大学
关键词
六自由度; 隔振; 实验建模;
D O I
10.13465/j.cnki.jvs.2011.11.017
中图分类号
TB535.1 [];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120402 ;
摘要
实验建模是摸清物理现象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针对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它的实验建模是实现隔振的主动控制的前提,也是能否达到满意控制效果的关键。通过对物理空间到传感器坐标空间变换的推导,给出了传感器在布置上应该满足的条件。结合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的先验理论知识,从测试所得信号出发,利用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建立起了作动器到传感器的动力学模型,为隔振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打下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 / 7+35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微制造平台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张春良.浙江大学.2003, 07
[2]   基于三平移并联机构的三维减振平台建模与仿真 [J].
朱伟 ;
马履中 ;
吴伟光 ;
陈修祥 .
农业机械学报, 2008, (01) :142-146
[3]   基于Matlab的六自由度隔振系统计算 [J].
罗煜峰 .
机械与电子, 2007, (08) :73-75
[4]   车载设备多维振动控制装置的设计及模态研究 [J].
陈修祥 ;
马履中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4) :551-555
[5]  
动力学系统辨识与建模.[M].刘君; 夏智勋; 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  
模态分析理论与应用.[M].傅志方;华宏星[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7]  
冲击和振动手册.[M].()哈里斯(Harris;C.M.);()克瑞德(Crede;C.E.)主编;众师译;.科学出版社.1990,
[8]  
Theory of Vibration with Applications..Thomson W T;Dahleh M D;.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