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政策隔离及问题——以农村教育的文化责任和乡村义务为起点

被引:30
作者
薛晓阳
机构
[1]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文化责任; 乡村建设; 政策隔离; 乡村义务;
D O I
10.14138/j.1001-4519.2018.02.005208
中图分类号
G5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乡村教育具有特殊的文化责任,这一责任是它作为乡村建设主体的依据。教育的"乡村意识"不只属于乡村教育,实际也属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不能只有公共性和标准化,而应包含比城市教育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处于两种视野中,前者立足于"农村视野",而后者则立足于"国家视野"。在政策设计层面,两者处于分离和脱节之中。乡村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均衡和标准化,而乡村建设则是以致富和发展为目标。事实上,不仅乡村教育缺少"乡村责任",而且乡村建设同样缺少"教育意识"。乡村教育在政策设计中被赋予"扶贫对象"的身份和处境,而不是作为乡村建设的动力和主体。农村学校实际处于乡村建设之外,没有赋予任何乡村义务和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转型期中国乡村伦理共同体的式微与重建——从滕尼斯的“共同体”概念谈起.[A].王露璐;.“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2012,
[2]   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缺失与建构 [J].
申卫革 .
教育发展研究 , 2016, (22) :47-52+57
[3]   境遇·范式·建构:现代语境下的乡村德育 [J].
吕丽艳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 (02) :16-21
[4]   论乡村教师与乡土伦理传承 [J].
任仕君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 (02) :22-27
[5]   乡村教育现代化三问 [J].
邬志辉 .
教育发展研究, 2015, 35 (01) :53-56
[6]   浅析民国乡村教育运动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以晓庄和邹平模式为例 [J].
姜朝晖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1 (05) :1-6
[7]   近代乡村危机的制度反应 [J].
宣朝庆 .
人文杂志, 2014, (02) :76-85
[8]  
乡村文化、教育重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J].钱理群;.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 10
[9]   乡村教师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后果 [J].
高小强 .
中国教育学刊, 2011, (12) :9-12
[10]   乡土教育:概念辨析、学理基础与价值取向 [J].
谢治菊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4) :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