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缺失与建构

被引:71
作者
申卫革
机构
[1]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文化自觉; 乡村文化;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16.22.010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只有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才有条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表现为对乡村文化脉络的清晰认知,对表征文化之习俗伦理的认同,对滋养了自我之文化的依恋,以及对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信心。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缺失,表现为乡村伦理认知的缺失以及乡村伦理教育实践的匮乏。专业化运动加剧了乡村教师的城市化倾向和对乡村生活本质的遗忘。建构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才能在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博弈中走出一条乡村现代性之路,达到费孝通提出的不同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境地,从而使得乡村教师拯救乡村文化成为可能。构建乡村教师的文化自觉需要国家制度的价值引领。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57 +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乡村伦理重建:农村教育的道德反思 [J].
薛晓阳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 (02) :8-15
[4]   民国乡村教师的社会形象及其时代特征 [J].
徐继存 ;
高盼望 .
教师教育研究, 2015, 27 (04) :80-85
[5]   浅析民国乡村教育运动中乡村教师的角色——以晓庄和邹平模式为例 [J].
姜朝晖 .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31 (05) :1-6
[6]   试析文化冲突背景下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 [J].
王勇 .
教育探索, 2013, (02) :88-90
[8]   乡村文化与乡村伦理重建 [J].
胡亚良 ;
邓廷涛 .
发展, 2010, (11) :100-100
[10]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D]. 赵霞.河北师范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