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社会物理学解释——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

被引:49
作者
单飞跃
高景芳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社会燃烧理论; 社会情感;
D O I
10.16538/j.cnki.jsufe.2010.06.001
中图分类号
C912.68 [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群体性事件属于公共危机,是中国当代社会利益博弈的极端性方式,是社会情感之结的破坏性消解手段。依社会燃烧理论分析,不平衡性主导的社会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燃烧物质",不对称性主导的社会舆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助燃剂",突发性主导的具体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导火索"。社会燃烧理论的引入,有助于社会矛盾的沸点控制,有助于科学防范、化解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实现社会体温正常、社会体态正常。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论适度的法律程序 [J].
黄捷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39 (04) :63-66+90
[12]   非典型性肺炎事件的法学与社会学思考 [J].
单飞跃 ;
李莉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3, (02) :170-180
[13]   舆论研究两大常见概念辨厘 [J].
曾英 .
新闻与写作, 2008, (03) :24-26
[14]   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 [J].
揭萍 ;
熊美保 .
江西社会科学, 2007, (09) :238-242
[15]   群体性事件的体制性症结及解决思路 [J].
赵守东 .
理论探讨 , 2007, (02) :17-18
[16]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区差距与政府行为研究 [J].
张万寿 ;
段庆林 .
宁夏社会科学, 2004, (01) :27-34
[17]   全面构建中国社会稳定预警系统 [J].
牛文元 ;
叶文虎 .
中国发展, 2003, (04) :5-8
[18]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研究 [J].
向德平 ;
陈琦 .
社会科学研究, 2003, (04) :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