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寇馨月 [1 ,2 ]
黄俊 [1 ,2 ]
姜学兵 [1 ,2 ]
向家平 [1 ,2 ]
金平伟 [1 ,2 ]
王思伟 [1 ,2 ]
机构
[1]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2]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径流小区; 径流泥沙; 入渗率; 下垫面;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2.004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揭示南方红壤区人工径流小区次降雨对径流泥沙作用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云南摩布小流域3种下垫面(林地、农地、裸地)人工径流小区2013—2015年自然降雨观测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灰色相关分析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次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和入渗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以及降雨因子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1)2013—2015年摩布径流小区月降雨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性变化趋势,3a降雨量无显著性变化趋势。(2)相同降雨量各下垫面径流小区产流差异显著(p<0.05),其中林地最小,农地次之,裸地最大;3种下垫面次降雨径流深增长速率大小规律与此相同。(3)次降雨产沙量与降雨量、径流量均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2,0.69~0.85。径流小区产沙能力随雨强增大而增强。相同雨量下,林地产沙能力最小,而裸地累积产沙量增速最大。(4)3个径流小区的入渗率均随降雨量和雨强增大而增大,其中林地入渗率最大,平均入渗率为94.03%;裸地入渗率最小,平均入渗率为86.28%。[结论]与农地和裸地相比,林地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降低了产流量和产沙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38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21] 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土地利用及降雨强度对径流泥沙影响初探
    陈月红
    余新晓
    谢崇宝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01) : 8 - 12
  • [22]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张晓明
    余新晓
    武思宏
    王云琦
    张满良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6) : 115 - 122
  • [23] 在SPSS中利用均数和标准差做两独立样本t检验
    申希平
    丁建生
    李娟生
    刘小宁
    李江红
    米友军
    [J]. 现代预防医学, 2007, (21) : 4066 - 4067+4069
  • [24]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水文动态响应
    张晓明
    余新晓
    武思宏
    张满良
    李建劳
    [J]. 生态学报, 2007, (02) : 414 - 423
  • [25] 灰色相关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林和平
    刘丁慧
    鲍乃源
    [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01) : 84 - 90
  • [26]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水保措施及植被对流域尺度水沙关系的影响
    郑明国
    蔡强国
    王彩峰
    刘纪根
    [J]. 水利学报, 2007, (01) : 47 - 53
  • [27]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土壤水蚀特征试验研究
    申震洲
    刘普灵
    谢永生
    郑世清
    琚彤军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3) : 6 - 9+22
  • [28]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动态响应——以甘肃天水吕二沟流域为例
    王盛萍
    张志强
    孙阁
    张满良
    余新晓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6, (01) : 48 - 54
  • [29] 坡面径流侵蚀产沙动力机制比较研究
    李鹏
    李占斌
    郑良勇
    鲁克新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3) : 66 - 69
  • [30] 双累积曲线计算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方法探讨
    冉大川,刘斌,付良勇,王鸿斌
    [J]. 人民黄河, 1996, (06) : 24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