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13
作者
龙艳
牛应泽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
[2] 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 四川雅安 
[3] 四川雅安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进展;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2.04.020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传统方法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状况,包括双低油菜育种、黄籽油菜育种以及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的优质油菜品质育种状况,并针对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Redirection of tryptophane eads to production of low indole glucosinolate canola. Chavadej S, Brisson N, McNeil J N, 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1994
[2]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的再生植株. 周扬. 江苏农业学报 . 1988
[3]  
Note on the isolation of rape plants with oil seed from erucic acid. Stefansson R R, Hougen F W, Downey R K.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 1961
[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L)种皮颜色与种子含油量的相关分析 [J].
肖达人 .
作物学报, 1982, (04) :245-254+291
[5]   油菜单倍体植株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J].
刘选明 ;
官春云 ;
李栒 ;
周朴华 ;
罗泽民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1) :47-50
[6]  
Association of a RAPD marker with lonolen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the seed oil of rapeseed (B. napus). Tanhuanpaa P K, Vilkki J P, Vilkki H J. Genome . 1995
[7]   连续自交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胚胎发育的影响 [J].
孟金陵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86, (02) :79-85+145
[8]   中国油菜生产与品种改良 [J].
傅廷栋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6) :501-504
[9]   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的研究 [J].
李文彬 ;
陈正华 ;
宋玉华 ;
张大卫 .
遗传学报, 1986, (03) :184-187+243
[10]   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 [J].
周永明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87,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