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菜品质育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13
作者
龙艳
牛应泽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
[2] 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 四川雅安 
[3] 四川雅安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进展;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2.04.020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工作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传统方法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两方面阐述了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成绩和进展状况,包括双低油菜育种、黄籽油菜育种以及和现代生物技术如小孢子培养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分子标记技术、转基因技术相结合的优质油菜品质育种状况,并针对我国油菜品质育种工作的前景作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转基因油菜应用研究 [J].
官春云 ;
李栒 .
细胞生物学杂志, 1997, (01) :18-23
[32]   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某些培养因素研究 [J].
余凤群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97, (02) :165-168+258
[33]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 [J].
涂金星 ;
郑用琏 ;
傅廷栋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02) :112-117
[3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小孢子胚状体的诱导和培养 [J].
刘勇 ;
刘红雨 ;
曾正宜 .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S1) :2-6
[35]   甘蓝型油菜F群体主要脂肪酸含量间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J].
戚存扣 ;
浦惠明 ;
傅寿仲 .
江苏农业学报, 1993, (04) :11-15
[36]   甘蓝型油菜PolCMS育性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J].
王俊霞 ;
杨光圣 ;
傅廷栋 ;
孟金陵 .
作物学报, 2000, (05) :575-578
[37]   甘蓝型油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J].
孟征 ;
李世君 ;
李德葆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4) :38-41
[38]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J].
蒋梁材 ;
蒲晓斌 ;
王瑞 ;
张启行 ;
蔡平钟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0, (02) :4-7
[39]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遗传研究 [J].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92, (04) :24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