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物性分析

被引:21
作者
刘春燕 [1 ,2 ]
王毅 [1 ]
胡宗全 [1 ]
尹伟 [1 ]
王传刚 [1 ]
李松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成岩作用; 富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1 [古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从沉积相、成岩作用角度研究了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的物性特征和主控因素,认为延长组主要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及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最佳储层,平均孔隙度10.85%,平均渗透率0.613×10-3μm2。储层所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对砂岩物性的影响较大,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压实后,其原始孔隙度损失13.6%;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破坏性,但早期胶结物可使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其中的易溶组分又为次生粒间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可大大改善储层的物性;构造微裂缝仅在局部起沟通喉道的作用。整体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并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沉积相在宏观上控制了砂体的类型、规模、原始物性条件及空间分布,成岩作用在微观上影响了储层孔隙演化与储层物性的变化,而构造裂缝可以在局部改善储层的物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4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J].
冯娟萍 ;
李文厚 ;
欧阳征健 ;
余芳 ;
曹红霞 ;
赵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 (03) :417-424
[2]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 [J].
刘小洪 ;
罗静兰 ;
郭彦如 ;
韩品龙 ;
赵俊英 .
地质通报, 2008, (05) :626-632
[3]   安塞油田长2、长3浅油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 [J].
郭艳琴 ;
王起琮 ;
庞军刚 ;
吉朝辉 ;
李宽亮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443-448
[4]   成岩作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刘建清 ;
赖兴运 ;
于炳松 ;
陈晓林 ;
隋成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1) :65-72+77
[5]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J].
刘震 ;
赵政璋 ;
赵阳 ;
赵贤正 ;
肖伟 .
石油学报, 2006, (01) :17-23
[6]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相对高孔渗砂岩储集层的控制因素分析 [J].
王新民 ;
郭彦如 ;
付金华 ;
刘化清 ;
陈启林 ;
李天顺 ;
廖建波 ;
张春雷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2) :35-38
[7]   克拉通盆地的综合研究──成因与方法 [J].
匡立春,王东坡 .
世界地质, 1995, (04) :20-28
[8]   碎屑岩储集层孔隙的形成、演化和预测 [J].
朱国华 .
沉积学报, 1992, (03) :1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