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对我国南方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116
作者
张祥 [1 ]
王典 [1 ]
姜存仓 [1 ]
朱盼 [1 ]
雷晶 [1 ]
彭抒昂 [2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关键词
生物炭; 红壤; 黄棕壤; 土壤改良; 理化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6 [土壤改良];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为了探讨生物炭对不同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炭对我国南方两种代表性土壤(红壤和黄棕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强酸性红壤施用生物炭能明显提高pH而降低其酸度,同时增加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生物炭量/土壤量:0、0.5%、1.0%、2.0%)的增加,改良效果不断加强;弱酸性黄棕壤施用生物炭也提高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对该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无明显影响。不同生物炭用量的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在2.0%时对两种土壤各理化性质影响均表现为最明显,红壤pH平均增加0.61,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分别平均提高203.4%、369.3%、368.0%、30.4%,而黄棕壤pH、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平均增加0.55、124.2%、57.5%、50.3%。因而,相同用量的生物炭对红壤的改良效应好于黄棕壤,且施用生物炭对两种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有机质、pH、速效磷、碱解氮。
引用
收藏
页码:979 / 98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生物质炭改良土壤及对作物效应的研究进展 [J].
王典 ;
张祥 ;
姜存仓 ;
彭抒昂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8) :963-967
[2]   改性生物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对土壤硝态氮和有效磷淋失的影响 [J].
李际会 ;
吕国华 ;
白文波 ;
国金义 ;
宋吉青 ;
张庆忠 .
中国农业气象, 2012, 33 (02) :220-225
[3]   生物炭的环境效应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李力 ;
刘娅 ;
陆宇超 ;
梁中耀 ;
张鹏 ;
孙红文 .
环境化学, 2011, 30 (08) :1411-1421
[4]   生物质炭对红壤性质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J].
黄超 ;
刘丽君 ;
章明奎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1, 37 (04) :439-445
[5]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J].
何绪生 ;
张树清 ;
佘雕 ;
耿增超 ;
高海英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15) :16-25
[6]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 [J].
周志红 ;
李心清 ;
邢英 ;
房彬 ;
张立科 ;
彭艳 .
地球与环境, 2011, 39 (02) :278-284
[7]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
袁金华 ;
徐仁扣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04) :779-785
[8]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J].
何绪生 ;
耿增超 ;
佘雕 ;
张保健 ;
高海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1-7
[9]   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J].
袁金华 ;
徐仁扣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5) :472-476
[10]   不同施肥条件下旱地红壤磷素固定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杨芳 ;
何园球 ;
李成亮 ;
王艳玲 ;
林天 .
土壤学报, 2006, (02) :26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