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333
作者
袁金华 [1 ,2 ]
徐仁扣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生物质炭的性质; 土壤肥力; 固碳减排; 污染土壤修复;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1.04.021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可产生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称为生物质炭。由于生物质炭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巨大应用前景和对土壤碳的增汇减排作用,近期成为土壤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质炭的一些基本性质及其对土壤环境功能的影响,分析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生物质炭含有大量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和植物的生长;生物质炭一般呈碱性,施用生物质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和有毒元素如铝和重金属对植物的毒性;生物质炭表面含有丰富的-COOH、-C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它们产生的表面负电荷使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施用后可以提高土壤的CEC;生物质炭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污染土壤的修复;生物质炭具有高度的孔隙结构,可以增加土壤的空隙度和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容重,有利植物根系生长;生物质炭是一种含碳的聚合物,主要由单环和多环的芳香族化合物组成,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生物质炭具有较高的化学和生物学稳定性,较强的抵抗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增强了土壤的固碳作用,减少碳向大气的再释放。该文可为从事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固碳减排、污染土壤修复和土壤改良与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779 / 78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J].
何绪生 ;
耿增超 ;
佘雕 ;
张保健 ;
高海英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1-7
[2]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J].
花莉 ;
张成 ;
马宏瑞 ;
余旺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0) :2489-2492
[3]   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J].
袁金华 ;
徐仁扣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5) :472-476
[4]   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 [J].
潘根兴 ;
张阿凤 ;
邹建文 ;
李恋卿 ;
张旭辉 ;
郑金伟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 26 (04) :394-400
[5]   不同温度对黑碳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J].
郝蓉 ;
彭少麟 ;
宋艳暾 ;
刘名茗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3) :528-531
[6]   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 [J].
张阿凤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59-2463
[7]  
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 刘玉学,刘微,吴伟祥,钟哲科,陈英旭.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8]   杉木间伐材炭化过程的FTIR光谱比较分析 [J].
陈学榕 ;
黄彪 ;
江茂生 .
化工进展, 2008, (03) :429-434+439
[9]  
Biochar and the Nitrogen Cycle: Introduction[J] . Clough, Tim J,Condron, Leo M.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 2010 (4)
[10]   Biochar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ugarcane bagasse [J].
Inyang, Mandu ;
Gao, Bin ;
Pullammanappallil, Pratap ;
Ding, Wenchuan ;
Zimmerman, Andrew R. .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0, 101 (22) :8868-8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