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文艺意识形态论争与反思

被引:6
作者
董学文
陈诚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 非意识形态性; 审美; 审美意识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I206.7 [当代文学(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50106 ;
摘要
三十年文学理论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的论争史。三次围绕着文艺意识形态的讨论与争鸣,贯穿于整个新时期。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到文学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的论争,再到近年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讨论,于不同的理论氛围、时代背景和理论层面,对文学意识形态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尤其是近年的讨论,对纠正文学理论的美学化和虚无化倾向,回归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理论批判功能,起到了很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 [J].
陈吉猛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83-87
[13]   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 [J].
董学文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5) :79-86
[14]   我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解 [J].
王元骧 .
文艺研究, 2006, (08) :4-12+166
[15]   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生成 [J].
钱中文 .
文学评论, 2007, (01) :42-53
[16]   “泛意识形态化”倾向与当前文艺实践 [J].
董学文 ;
李志宏 .
求是, 2007, (02) :51-53
[17]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J].
冯宪光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2-17
[18]   文学本质界定与唯物史观 [J].
董学文 .
文艺研究, 2007, (06) :27-35
[20]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与冯宪光教授商榷 [J].
马建辉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5)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