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孔隙结构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111
作者
侯宇光 [1 ]
何生 [1 ]
易积正 [2 ]
张柏桥 [2 ]
陈学辉 [1 ,2 ]
王亿 [1 ]
张建坤 [1 ]
程春阳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页岩;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甲烷吸附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扬子西部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和中生界陆相页岩为对象,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高压甲烷等温吸附等实验测试,探讨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能力的影响。高演化程度的古生界海相富有机质页岩储集层中发育大量有机质孔隙(孔径多小于50 nm),页岩比表面和甲烷吸附量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说明有机质孔隙是控制高丰度页岩甲烷吸附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由于有机碳含量低和热演化程度低,低丰度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发育程度有限,页岩储集空间主要由30 nm4.5μm孔径的无机孔隙构成,黏土矿物孔隙为甲烷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比表面,成为影响其甲烷吸附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成熟度增加,页岩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网络系统由无机孔隙向有机质孔隙转变,有利于提高页岩吸附能力。图7表2参33
引用
收藏
页码:248 / 2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1]  
The importance of shale composition and pore structure upon gas storage potential of shale gas reservoirs[J] . Daniel J.K. Ross,R. Marc Bustin.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 2008 (6)
[12]   Canada [J].
不详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CARE QUALITY ASSURANCE, 2006, 19 (01)
[13]   Influence of lithology and compaction on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modelled permeability of some mudstones from the Norwegian margin [J].
Yang, YL ;
Aplin, AC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1998, 15 (02) :163-175
[14]   ADSORPTION MEASUREMENTS IN DEVONIAN SHALES [J].
LU, XC ;
LI, FC ;
WATSON, AT .
FUEL, 1995, 74 (04) :599-603
[15]   纳米油气与源储共生型油气聚集 [J].
邹才能 ;
杨智 ;
陶士振 ;
李伟 ;
吴松涛 ;
侯连华 ;
朱如凯 ;
袁选俊 ;
王岚 ;
高晓辉 ;
贾进华 ;
郭秋麟 ;
白斌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 39 (01) :13-26
[16]   四川盆地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J].
陈尚斌 ;
朱炎铭 ;
王红岩 ;
刘洪林 ;
魏伟 ;
方俊华 .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77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