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被引:14
作者
邵玉芳 [1 ]
汪雯 [1 ]
章荣华 [2 ]
姚仙珍 [1 ]
应义斌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系
[2]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生食牡蛎; 副溶血性弧菌; 风险评估; 浙江省;
D O I
10.16429/j.1009-7848.2010.03.027
中图分类号
TS254.7 [水产制品的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4 ;
摘要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作为浙江省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近海岸的海水、海底沉积物和贝类中。本文结合预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针对浙江省生食牡蛎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开展定量风险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等4个部分。将暴露评估分为捕获期和捕获后2个模块,推测因食用VP污染的生牡蛎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危险,并对各相关因素进行高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牡蛎中的VP密度最高,达到2.28lgg-1;未采取缓解措施时春、夏、秋、冬四季因生食牡蛎引起的VP平均感染率分别为8.76×10-5g-1、2.30×10-3g-1、2.08×10-4g-1、2.53×10-7g-1;采用温和的热处理、冷冻处理和快速冷藏等3种缓解措施,其中温和的热处理效果最好,可以使危险性最高的夏季感染率降低4个数量级,其余两种措施效果相似,约下降2~3个数量级。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副溶血弧菌毒力基因的检测研究 [J].
金周浩 ;
宋达锋 ;
顾青 .
中国食品学报, 2008, (03) :143-146
[2]   杭州市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检测 [J].
何玉芳 ;
裘伟康 ;
郭智成 ;
宋辽原 ;
商晓春 ;
俞平 ;
姚海斌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7, (06) :745-746
[3]   5类市售食品5种致病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 [J].
郑官增 ;
裘丹红 ;
沈伟伟 ;
阮琦 ;
王敬 ;
葛素君 ;
包文君 ;
陈忠妙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12) :1513-1514+1519
[4]   福建省零售生食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危险性评估 [J].
陈艳 ;
刘秀梅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02) :103-108
[5]   食用海鲜谨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J].
戴岚 ;
宋白薇 .
中国检验检疫, 2005, (11) :62-62
[6]   浙江省1992~2004年食物中毒分析 [J].
俞汀 .
浙江预防医学, 2005, (09) :26-27
[7]   宁波市1986~2003年重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J].
秦品章 ;
刘颖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4, (06) :39-40
[8]   温暖月份零售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研究 [J].
陈艳 ;
刘秀梅 ;
王明 ;
马群飞 .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03) :207-209
[9]   福建省牡蛎食用中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评估 [J].
邹婉虹 .
中国水产, 2003, (01) :70-71
[10]   部分海产品携带致病性弧菌情况调查 [J].
林朝 .
现代预防医学, 2001, (02) :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