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江蓠对氨氮去除效率与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24
作者
温珊珊 [1 ]
张寒野 [2 ]
何文辉 [1 ]
张饮江 [1 ]
徐姗楠 [1 ]
何培民 [1 ]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真江蓠; 氨氮; 吸收动力学; 生态修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32 [水质监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水平上测定了真江蓠培养密度对NH4-N去除效率和吸收速率的影响,比较了真江蓠在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状态下的氨氮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起始浓度NH4-N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江蓠密度为2~24g.L-1时,5h内随着藻体密度增大和实验时间延长,真江蓠去氨氮能力也增强。当藻体密度为24g.L-1时,真江蓠在5h内去除氨氮效率最高,达到99.77%。各种藻体密度在起始阶段保持较高吸收速率(30~41μmol.g-1.h-1),随后藻体密度与吸收速率呈反比关系,其最低藻体密度组(2g.L-1)在3h和5h吸收速率最大,分别为28.33μmol.g-1.h-1和18.85μmol.g-1.h-1。在起始浓度梯度实验中,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真江蓠吸收氨氮的最大吸收速率和半饱和常数在1h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16.47、159.40μmol.g-1.h-1和439.70、913.61μmol.L-1。之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氮半饥饿和氮饱和真江蓠对NH4-N的吸收差别不显著;当氨氮浓度为300~500μmol.L-1时,氮半饥饿的真江蓠在起始1h内有一个快速吸收阶段(40.7~102.1μmol.g-1.h-1),吸收速率与NH4-N浓度几乎成正比,此时不符合米氏动力学饱和方程,而在低N浓度下(100~200μmol.L-1),藻体对NH4-N的吸收则没有出现这种现象;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直到NH4-N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吸收速率可达到一极大值而符合米氏动力学饱和方程。该研究结果为大规模栽培真江蓠净化水体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94 / 80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生长、光合作用及其对扇贝排泄氮磷的吸收 [J].
毛玉泽 ;
杨红生 ;
周毅 ;
胡宗福 ;
袁秀堂 ;
游奎 ;
王如才 .
生态学报, 2006, (10) :3225-3231
[2]   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净化养殖废水投放密度的初步研究 [J].
罗勇胜 ;
李卓佳 ;
文国樑 ;
陈永青 .
南方水产, 2006, (05) :7-11
[3]   我国赤潮频发现象分析与海藻栽培生物修复作用 [J].
徐姗楠 ;
何培民 .
水产学报, 2006, (04) :554-561
[4]   水稻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固定方法的研究 [J].
华海霞 ;
梁永超 ;
娄运生 ;
张杰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03) :358-362
[5]   营养盐因子对龙须菜和菊花江蓠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J].
钱鲁闽 ;
徐永健 ;
王永胜 .
台湾海峡, 2005, (04) :546-552
[6]   龙须菜(Gracilarialemaneiformis)在营养限制胁迫后对NH4-N的超补偿吸收研究 [J].
李大鹏 ;
林贞贤 .
海洋与湖沼, 2005, (04) :307-312
[7]   水动力条件对龙须菜N吸收的影响附视频 [J].
徐永健 ;
钱鲁闽 .
海洋环境科学, 2004, (02) :32-35
[8]   氮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和孔石莼氨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J].
刘静雯 ;
董双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2) :95-103
[9]   大型海藻对富营养化海水养殖区生物修复的研究与展望 [J].
杨宇峰 ;
费修绠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53-57
[10]   营养盐因子对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氮、磷吸收速率的影响 [J].
许忠能 ;
林小涛 ;
林继辉 ;
谢隆初 ;
黄长江 .
生态学报, 2002, (03) :36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