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综述)

被引:3
作者
程荔
机构
[1] 天津市第三医院
关键词
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VVFI); 血管内皮活性物质;
D O I
10.16286/j.1003-5052.2009.01.072
中图分类号
R131 [劳动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在手臂振动综合征中危害最大,发病最广泛。而体内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变化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的发生是否有关?本文通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两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1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的研究进展
    林立
    张春之
    高波
    [J]. 中国职业医学, 2006, (06) : 464 - 466
  • [2] 局部接振对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江俊康
    翁诗君
    [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3, (05) : 293 - 294
  • [3] 煤矿掘进工血浆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测定及意义
    林立
    张强
    张春之
    曾晓立
    [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3, (04) : 210 - 212
  • [4] 局部振动对循环系统内分泌激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林立
    张强
    郭子林
    曾晓立
    聂继池
    王林
    [J]. 微循环学杂志, 2001, (02) : 11 - 13+1
  • [5] 局部接振对家兔血管紧张素Ⅱ和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林立
    郭子林
    张强
    曾晓立
    王林
    [J]. 中国微循环, 2000, (04) : 228 - 229
  • [6] 振动性血管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
    林立
    郭子林
    张强
    张春之
    杨如景
    万恩广
    王林
    [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0, (06) : 18 - 19
  • [7] 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林立
    王立赞
    朱凡河
    曾晓立
    聂继池
    王林
    [J]. 卫生研究, 2000, (01) : 10 - 11
  • [8] 内皮功能与血管活性物质
    陈情
    刘兆昶
    [J]. 心血管病学进展, 1999, (06) : 360 - 361
  • [9]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徐荣良
    [J].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1998, (04) : 195 - 197
  • [10] 大鼠急性脑缺血血浆及脑组织NO、ET1含量的变化
    钟平
    杨任民
    韩咏竹
    胡继原
    [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7, (04) :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