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油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林细根垂直分布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被引:60
作者
安慧
韦兰英
刘勇
上官周平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细根分布; 白桦; 油松; 土壤养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在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对油松人工林、白桦天然林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指标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氮素和有机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单峰曲线,白桦林细根生物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油松林大部分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40 cm土层中,其中0—20 cm土层占37%以上,20—40 cm集中了41%以上;表层土壤(0—20 cm)具有较高的比根长、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而底层(40—60 cm)的比根长、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最低。油松林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趋势相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硝态氮(NO3--N)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而铵态氮(NH4+-N)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抛物线趋势。白桦林75%的细根生物量集中在0—20 cm土层,比根长、根长密度和细根表面积的垂直分布规律与油松林相似,表层土壤白桦林细根表面积是油松人工林的3.91倍,而20—40 cm土层白桦林细根表面积比油松人工林降低了33%。白桦林土壤全氮、有机质含量、NO3--N和NH4+-N垂直变化趋势与油松林相似。土壤水分、容重、全氮和有机质对油松和白桦细根分布的影响明显大于NH4+-N和NO3--N。白桦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细根生物量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r=0.99,P<0.05),白桦林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相关性(分别为r=0.91,r=0.8)低于油松林(分别为r=0.95,r=0.94)。油松和白桦林0—40 cm土层细根表面积与土壤全氮相关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比根长和根长密度与土壤全氮相关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油松和白桦林20—6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细根表面积和根长密度随有机质含量的减少而增加,而比根长呈相反的变化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611 / 6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1] 水曲柳根系生物量、比根长和根长密度的分布格局
    梅莉
    王政权
    韩有志
    谷加存
    王向荣
    程云环
    张秀娟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1) : 1 - 4
  • [2] 黄土区次降雨条件下林地径流和侵蚀产沙形成机制——以人工油松林和次生山杨林为例
    潘成忠
    上官周平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 1597 - 1602
  • [3]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初期细根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刘苑秋
    罗良兴
    刘亮英
    杨家林
    夏晓兰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 1735 - 1739
  • [4]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张希彪
    上官周平
    [J].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 872 - 877
  • [5] 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动态与土壤资源有效性关系研究
    程云环
    韩有志
    王庆成
    王政权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5, (03) : 303 - 310
  • [6] 黄土高原退耕草地植被根系动态分布特征
    李鹏
    李占斌
    澹台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5) : 849 - 853
  • [7]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张希彪
    上官周平
    [J]. 生态学报, 2005, (03) : 527 - 537
  • [8] 杨树人工林下根系的氮素循环与动态特征
    范世华
    李培芝
    王力华
    许思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 387 - 390
  • [9]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动态(英文)
    杨玉盛
    郭剑芬
    林鹏
    陈光水
    何宗明
    谢锦升
    [J]. 生态学报, 2004, (02) : 201 - 208
  • [10]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赵鸿雁
    吴钦孝
    刘国彬
    [J]. 林业科学, 2003, (01) : 168 -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