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聚落格局演变等级效应及其与交通条件的关系——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

被引:21
作者
罗光杰 [1 ,2 ]
李阳兵 [3 ]
王世杰 [4 ]
机构
[1]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2] 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
[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溶山区; 聚落; 等级效应; 交通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运用1963年、80年代2004年三期高分辩率影像数据源和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按空间规模将聚落分为五级,并探讨其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与交通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3年,高等级聚落个数较少,低等级聚落较多;高等级聚落多分布在水源条件好、耕地资源多而优的峰林-平原地带;(2)1963年到80年代期间,岩溶山区聚落发展主要集中于中等级聚落,高、低等级聚落变化不大;(3)到2004年,各等级聚落的数量和规模均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强度主要出现在两极(1级、5级);(4)岩溶山区聚落等级变化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因素影响;(5)今后聚落优化建设、交通条件改善应以4级聚落作为重点对象,5级聚落的重构应重点考虑空间迁移,方向为公路两侧,以改善对外通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岩溶山区聚落格局变化及其LUCC响应分析——以贵州省为例 [J].
罗光杰 ;
李阳兵 ;
谭秋 ;
王世杰 .
资源科学, 2010, 32 (11) :2130-2137
[2]   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以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 [J].
罗光杰 ;
李阳兵 ;
王世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 (07) :802-807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等级体系演变的基本特征 [J].
李少星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 (03) :54-57
[4]   基于等级钟理论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特征 [J].
刘妙龙 ;
陈雨 ;
陈鹏 ;
陈捷 .
地理学报, 2008, 63 (12) :1235-1245
[5]   东北漫岗区村落的分布特征分析 [J].
刘洪鹄 ;
刘宪春 ;
赵晓辉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1) :15-19
[6]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 [J].
蔡为民 ;
唐华俊 ;
陈佑启 ;
张凤荣 .
资源科学, 2004, (05) :89-97
[7]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 [J].
韩茂莉 .
地理学报, 2004, (04) :543-549
[8]   岷江上游聚落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特征——以四川理县为例 [J].
陈勇 ;
陈国阶 ;
杨定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1) :72-77
[9]   绿洲景观中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角媛梅 ;
肖笃宁 ;
马明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092-2100
[10]   对乡村聚落生态研究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认识 [J].
陈勇 ;
陈国阶 .
农村生态环境, 2002, (01)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