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岩溶山区聚落格局演变等级效应及其与交通条件的关系——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
被引:21
作者:
罗光杰
[1
,2
]
李阳兵
[3
]
王世杰
[4
]
机构:
[1] 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2] 贵州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灾害研究所
[3]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岩溶山区;
聚落;
等级效应;
交通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运用1963年、80年代2004年三期高分辩率影像数据源和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按空间规模将聚落分为五级,并探讨其分布格局演变规律与交通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3年,高等级聚落个数较少,低等级聚落较多;高等级聚落多分布在水源条件好、耕地资源多而优的峰林-平原地带;(2)1963年到80年代期间,岩溶山区聚落发展主要集中于中等级聚落,高、低等级聚落变化不大;(3)到2004年,各等级聚落的数量和规模均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强度主要出现在两极(1级、5级);(4)岩溶山区聚落等级变化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大,同时也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因素影响;(5)今后聚落优化建设、交通条件改善应以4级聚落作为重点对象,5级聚落的重构应重点考虑空间迁移,方向为公路两侧,以改善对外通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20 / 32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