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中国人物静态面部表情图片及信度效度的初探

被引:5
作者
顾莉萍 [1 ]
静进 [1 ]
金宇 [1 ]
徐桂凤 [1 ]
梁华妮 [1 ]
黄赛君 [1 ]
杨文翰 [1 ]
五十岚一枝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系
[2] 日本白百合女子大学
关键词
情绪; 面部表情; 信度; 效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6 [情绪与情感];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目的初步制备开心、生气、吃惊、害怕、伤心、讨厌和中性7种中国人物静态面部表情图片库以提供情绪研究的取材,探讨采集真实人物面部表情的方法。方法选取学龄前期、学龄期、小学、中学、成年早期、成人中期和成人晚期5~80岁五官端正的健康中国人。告知受试者各种面部表情内在情绪涵义、等级强度及面部表情特征,继而以谈话法结合个体背景和经历诱发面部表情,所有面部表情均在统一拍摄条件下由同一人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初步制备7种基本面部表情图片,经研究小组成员初步筛选出的图片进行统一处理,制作成10cm×15cm不同面部表情图片;进而以健康大学生对面部表情图片进行第2次筛选,对筛选后识别一致率较高的面部表情图片进行重测信度评价,同时以日本女性面部表情图片为参照评价效度。结果第1次筛选出80张面部表情图片,59名大学生第2次筛选出21张面部表情图片(每种面部表情各3张)。28名大学生进行重测信度、表情强度和效度测试。21张面部表情图片的重测信度较日本女性面部表情图片略好,除生气2张、害怕3张、伤心1张及讨厌3张图片重测信度低于70%外,其余表情重测信度均较高,负性表情(生气、害怕、伤心和讨厌)图片的效度较低,开心、中性和吃惊表情图片的效度较高。结论中国人物静态面部表情是具有代表性和信度较高的表情图片,可作为情绪研究的材料。面部表情的表达及内在情绪的判断受异族效应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42 / 4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区分度在面部表情与面孔身份识别交互中的作用 [J].
汪亚珉 ;
傅小兰 .
心理学报, 2007, (02) :191-200
[2]   人格特质对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陈少华 ;
郑雪 .
心理学探新, 2006, (02) :44-47+95
[3]   国际情绪图片系统在中国的试用研究 [J].
黄宇霞 ;
罗跃嘉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09) :631-634
[4]   表情判别能力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J].
乔建中 .
心理科学, 1998, (01) :52-56+96
[5]   不同类型表情和不同强度表情在表情判别中的作用 [J].
乔建中 .
心理科学通讯, 1989, (02) :9-14
[6]   成人面部表情及其判断的初步探讨 [J].
王垒 ;
孟昭兰 .
心理学报, 1986, (04) :349-355+454
[7]   确定婴儿面部表情模式的初步尝试 [J].
孟昭兰 ;
阎军 ;
孟宪东 .
心理学报, 1985, (01) :55-61+115
[8]  
发展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林崇德著, 2002
[9]   Emotion Recognit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
Kuusikko, Sanna ;
Haapsamo, Helena ;
Jansson-Verkasalo, Eira ;
Hurtig, Tuula ;
Mattila, Marja-Leena ;
Ebeling, Hanna ;
Jussila, Katja ;
Boelte, Sven ;
Moilanen, Irma .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09, 39 (06) :938-945
[10]  
Avoidance of emotional facial expressions in social anxiety: The Approach–Avoidance Task[J] . Kathrin Heuer,Mike Rinck,Eni S. Becker.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 200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