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天然化发育过程中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5
作者
张希彪 [1 ]
上官周平 [2 ]
赵爱萍 [1 ]
机构
[1]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沙棘群落; 物种多样性; 天然化发育;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7.03.010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发育阶段(3 a、8 a、15 a、25 a)的沙棘人工林群落内植物的种类、盖度、密度等进行调查,并分析了沙棘人工林群落天然化发育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棘人工林群落天然化发育过程中主要以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为主。其生活型变化为: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半灌丛群落→灌丛群落。2.不同发育阶段沙棘群落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 impson指数和Shannon-W iener指数在不同阶段沙棘群落中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同一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D和H′虽然数值不同,但在不同发育阶段有基本一致的趋势。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在荒草地阶段较高,其他阶段的沙棘群落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发育时间的增加而呈波动性增加。3.随着群落发育,群落相似性增加。总体上,随着沙棘群落的发育,不同科属的植物种类在增加,群落生态优势度增加,到15 a时群落趋向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326 / 3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山西北部沙棘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
    李晶
    上官铁梁
    [J]. 山地学报, 2006, (02) : 222 - 227
  • [2]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张希彪
    上官周平
    [J].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 872 - 877
  • [3] 长江三峡库区草丛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程瑞梅
    肖文发
    李建文
    [J]. 山地学报, 2005, (04) : 4502 - 4506
  • [4] 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沙棘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张文辉
    郭连金
    刘国彬
    [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4) : 641 - 647
  • [5] 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克隆植物分布及其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张继义
    赵哈林
    崔建垣
    李玉霖
    苏永中
    [J]. 林业科学, 2005, (01) : 5 - 9
  • [6]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李根前
    赵粉侠
    李秀寨
    韦宇
    [J]. 林业科学, 2004, (01) : 180 - 184
  • [7] 黄土沟壑区植被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结构变化
    王国梁
    刘国彬
    刘芳
    侯喜禄
    周生路
    [J]. 生态学报, 2003, (12) : 2550 - 2557
  • [8]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陈云明
    刘国彬
    侯喜录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 1389 - 1393
  • [9]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阮成江
    李代琼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 1061 - 1064
  • [10]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种群年龄结构动态与遗传后果研究
    李根前
    黄宝龙
    唐德瑞
    赵一庆
    王迪海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 347 -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