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不同生境沙棘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被引:23
作者
张文辉
郭连金
刘国彬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
[3]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4] 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5] 陕西杨陵
关键词
沙棘; 种群; 年龄结构; 生命表; 存活曲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3.6 [沙棘];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对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四个生境条件下,对经过13年发育的沙棘种群动态、大小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和死亡曲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的沙棘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个体多,中老龄个体少.不同生境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阴坡种群密度最大;不同坡向种群生命表显示,种群在、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到了,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又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坡向的沙棘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型.沙棘种群动态是环境因素与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壤含水量、人为干扰、土壤有机质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种群应该以保护为主,适当抚育的措施,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641 / 6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裂叶沙参种群生态学研究.[M].张文辉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
[2]  
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M].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普通生态学.[M].李博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4]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in the giant Sequoia groves of the Sierra Nevada; California..RUNDEL P;.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1971,
[5]   濒危植物太白红杉种群年龄结构及其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J].
张文辉 ;
王延平 ;
康永祥 ;
刘祥君 .
生物多样性, 2004, (03) :361-369
[6]   人工沙棘林水文水土保持作用机理研究 [J].
陈云明 ;
陈永勤 .
西北植物学报, 2003, (08) :1357-1361
[7]   独叶草构件生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J].
张文辉 ;
王延平 ;
刘国彬 .
生物多样性, 2003, (02) :132-140
[8]   黄土丘陵区沙棘群落特性及林地水分、养分分析 [J].
阮成江 ;
李代琼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061-1064
[9]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重建后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侯喜禄 .
山地学报, 2002, (02) :182-187
[10]   黄土丘陵区人工沙棘蒸腾作用研究 [J].
阮成江 ;
李代琼 .
生态学报, 2001, (12) :214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