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案同判下司法技术与情理的平衡

被引:10
作者
王静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同案同判; 情理法; 司法公正; 指导案例; 类案检索; 法律文化; 司法公信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同案同判旨在通过指导案例和类案检索制度促进法律统一适用,从而树立司法公信力。同案同判表示着司法技术化趋势,而司法技术化是中国近代以来愈加推崇的形式理性及其所引领的市场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案同判一方面保证了法律的确定性与司法的形式正义,另一方面却因法律适用过程中的技术化操作牺牲了部分个案的实质正义。既然同案同判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树立司法公正价值,那么就必须兼顾社会公正观。当代社会的主流公正观是在法治前提下追求情理法兼容。这是法律儒家化的结果,符合中华文明的和谐平衡观,是传统司法的首要原则。司法技术化与传统情理法的冲突,深层次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近代以来,中国对技术过度迷信,导致司法公正与民众公正观的间隙扩大。这需以情理法兼容的传统予以调和,使司法不仅仅是科学的法律知识与程序之学,更是兼顾伦理观的司法技艺。司法技术只能作为解决当前司法适用不统一的过渡与辅助手段,长远来看,需通过拓展法官的综合知识与培育伦理素质以正确适用、阐释法律。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4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6 条
[1]   司法确定力的文化逻辑 [J].
季金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05) :170-182
[3]   如何理解“同案同判”?——误解及其澄清 [J].
雷磊 .
政法论丛, 2020, (05) :28-38
[4]   法学思维的体系整饬 [J].
陈金钊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48 (05) :111-120
[5]   司法人工智能的重塑效应及其限度 [J].
马长山 .
法学研究, 2020, 42 (04) :23-40
[6]   主流价值观融入刑事裁判思维的路径——以情理型疑难刑事案件为研究对象 [J].
马凤岗 .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19, 35 (05) :95-106
[7]   司法信任的二元结构及其中国涵义 [J].
李晓飞 .
环球法律评论, 2019, 41 (01) :131-148
[8]   人工智能时代的司法权之变 [J].
季卫东 .
东方法学, 2018, (01) :125-133
[9]   合法律还是合情理:“掏鸟窝案”背后的司法冲突与调和 [J].
李拥军 .
法学, 2017, (11) :39-51
[10]   智慧法院的法理审思 [J].
徐骏 .
法学, 2017, (03) :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