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引起小麦苗逆境乙烯的产生及其和镉的吸收、分布的关系

被引:36
作者
季玉鸣
李振国
吴敦肃
余叔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上海,上海,上海
关键词
小麦; 镉; 乙烯; 1—氨基环丙烷—1—羧酸; 1—(丙二酰氨基)环丙烷—1—羧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溶液培养小麦幼苗转移至含Cd2+的营养液中,根系乙烯产生较快地增加,约在12h达高峰,然后下降;ACC含量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未和Cd2+溶液直接接触的地上部乙烯亦增加,至36h达高峰,此后急剧下降,而ACG和 MAGC含量持续上升。地上部乙烯的增加,主要是由通过根系运往地上部的镉直接作用的结果,不是根部合成ACG运往地上部后再产生的。电镜观察表明,地上部乙烯产生和ACC含量变化的时间进程,可以与镉进入叶细胞内的部位及其对细胞膜和细胞器的影响相联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张士灌区镉污染及其解决和利用的途径 [J].
周锡爵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987, (02) :17-19
[2]   二氧化硫熏气对小麦叶片中1-氨基环丙烷-1-羧酸、1-(丙二酰氨基)环丙烷-1-羧酸含量的影响及与乙烯产生的关系 [J].
李振国 ;
季玉鸣 ;
俞子文 ;
谭常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6, (04) :315-323
[3]   小麦受渍后MACC的形成和ACC含量及乙烯产生的关系 [J].
董建国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3, (01) :103-107
[4]   小麦黄化苗伤害诱导乙烯形成的一些性质 [J].
刘愚 ;
吴有梅 ;
李振国 ;
董建国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2, (04) :343-350
[5]   植物对二氧化硫的反应和抗性研究——Ⅲ.植物接触二氧化硫和应激乙烯的产生 [J].
李振国 ;
刘愚 ;
吴有梅 ;
余叔文 .
植物生理学报, 1980, (01) :47-55
[6]  
环境污染物质与毒性[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日)山根靖弘编, 1981
[7]   CHANGES IN 1-(MALONYL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CONTENT IN WILTED WHEAT LEAVES IN RELATION TO THEIR ETHYLENE PRODUCTION-RATES AND 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 ACID CONTENT [J].
HOFFMAN, NE ;
LIU, Y ;
YANG, SF .
PLANTA, 1983, 157 (06) :518-523